由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以反腐为主题的《永远在路上》日前热播后,其中公开的许多案例细节发人深省。在第五集中,北京市委原副书记、也是截至目前现身说法的第一位女性落马高官吕锡文在片中讲的一个小插曲格外触动人心。
吕锡文说她去年回了一趟当年插队的农村,看望了插队时住的那户人家。那家的老婶儿说:“锡文啊,我什么时候上北京你们家看看。”吕锡文说:“我真的不敢接话。我看她那个生活条件,她要上我们家,我觉得确实反差比较大。”
这个反差大到什么程度,片子里并没有介绍,但是,在落马前,吕锡文住在北京二环地段的高档住宅里,在中纪委的通报中,吕锡文“生活奢侈、贪图享乐”,从中也足可以看出差距一定是极大的。
领导干部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果说作为领导干部,连自己都觉得自己的生活离老百姓太远,好得已经不好意思让普通百姓上门了,可见,必定是其生活标准已经大大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按理说,“不敢请老乡上门做客”应该是对官员的警醒。可是,遗憾的是,吕锡文虽然心里产生了不安,但却并没有悬崖勒马。
事实上,在接受开发商的“好意”,低价购买高档住宅时,而且不只一套时,吕锡文心里也曾有过不安,她自述说,根本不敢去问房子的市场价格,说明她内心里也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大大越界了。可是,为什么一次次闪烁的黄灯没能成为吕锡文违纪违法路上的休止符?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她觉得无人提及,没人知道,就心存侥幸,时间长了,也就心理麻痹,心安理得了。几乎所有落马官员的违纪违法行为,都是从第一次故意忽略了内心的些许不安开始的,一旦官员的定力不够信仰缺失,内在的约束力不足,不安所带来的警示就无法成为唤醒他们的力量,而是需要通过党的纪律、制度和法律来加强外部约束。
如果说,官员的财产信息是公开的,官员的所作所为时时处于党纪国法的监督之下,凭吕锡文的收入是不可能支付北京二环地段的高档住宅的,她根本无法坦然面对公众的质疑,无法回避老婶儿,她还会迈出违纪违法的第一步吗?
党中央一直强调从严治党,抓早抓小,这的确是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也是挽救干部、减少损失的良方。毕竟,等到问题严重时,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来说,代价都过于严重。不少党员干部认为“八项规定”等纪律要求过严过细,可事实上,强调纪律,抓细抓小才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问题干部”在违法违纪路上越行越远,与小节不守、小德不顾、小廉不行密不可分。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纪律这把尺子,真正把纪律当作自身行为的底线和党员不能逾越的高压线,这样,“不敢请老乡来家做客”、“追求的东西离老百姓太远”的不安才能够真正警醒党员干部,让他们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广州日报评论员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