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组长吴贵武:扎根边疆的水文人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06-04-17   字体大小:
    在喀喇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凡是搞水利的人都非常熟悉一位名叫吴贵武的水文高级工程师。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从事水文工作41年来,走遍了全地区七县一市的山山水水,更重要的是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对和田这片热土的挚爱,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新疆的水文事业,同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就是新疆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会代主席吴贵武。
    41年来,吴贵武先后20多次被各级组织授予“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全疆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全国水文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文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2005年4月30日,他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多年如一日,他把水文站当成了自己的家 

 

    1964年初春,16岁的吴贵武,骑着毛驴来到昆仑山深处的玉龙喀什河同古孜洛克水文站,当了一名水文勘测工,从此走进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水文事业。
    在边疆干水文工作,要经历的考验有很多: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物质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考验,深山峡谷中孤独寂寞的考验,与家人长期分居的考验。然而,就在这样的考验下,吴贵武却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孤独寂寞的测站工作,相依相伴走过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他深深地爱上了水文这个默默无闻而又造福于人民的平凡工作。20多年来,他先后在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中的8个水文站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一年夏天,玉龙喀什河正处于洪水期,恰恰在这紧要关头,站上却断粮了。老站长让吴贵武下山去和田买面粉。由于山高谷深,没有公路,早上天还未亮,吴贵武就拿着面口袋出发了。他翻山、涉水、穿越戈壁,一路小跑,没喝一口水,未吃一口饭,行程50多公里赶到和田。到和田后,他先到粮店买好面粉后,才顺便回家看望离别半年多的老父亲。当他放下肩上扛着的面粉时,过度疲劳的两腿突然抽筋了,疼得他嗷嗷叫。老父亲看着面容憔悴、疲惫不堪、蹲在地上搓腿的儿子,难过得掉下了眼泪。到了第二天,天还未亮,吴贵武就打点行装,赶着毛驴,驮上面粉上山了。
    那些年,每到大雪纷飞的季节,有家眷的同志都返回城里去了,站上只留下吴贵武与另一名维吾尔族青年职工。白天,他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到河边捡拾干枯的红柳枝。夜晚,就坐在火炉旁整编资料,看书学习。为了节约柴禾,他俩合睡一个被窝,相互取暖,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夜。
    虽然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但吴贵武工作起来非常认真,他踏实肯干,还时时处处向“老水文”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很快得到了提高,年年被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评为先进工作者。因此,大队决定将他调往玉龙喀什河上游的黑山水文站去工作。
    接到通知后,吴贵武扛上行李,拿上仪器,立即赶往地区运输站搭敞篷卡车,行程一天后,又雇了农民的毛驴,驮上行李、仪器、干粮,走了两天山路,才到达昆仑山深处的黑山水文站。该站的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周围均是荒山峻岭,杳无人烟。为了生存,更为了工作,吴贵武带着两名少数民族青年职工,一边工作,一边在水文站附近开荒、挑水、种菜。一个多月后,在这亘古荒山中的两平方米土地上,竟然长出了翠绿的小白菜。这是他们接受生存考验的结果,也是他们改造自然的壮举。这一壮举为此后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黑山水文人开创了一条生存、创业之路。
    1975年,新疆自治区水文总站根据吴贵武10多年来的一贯表现,特别推荐他到新疆大学地理系陆地水文专业班学习。吴贵武十分珍惜这一学习机会。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回到和田后,他赶着毛驴车,跋涉在戈壁山沟,历时3个月,完成了墨玉县泉水调查工作。紧接着,队上又派他到民丰县的尼雅河去新建一个水文站。当时队上没有交给他一分钱的建站经费,只给他一架流速仪、两根水尺和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临时工。建站初期,没有房子住,吴贵武就在地上挖个坑,周围垒上石头露天睡觉;没有测验设备,水大时,他就用浮标测,水小时,就亲自下河涉水测;没有菜吃,就用开水泡馕(一种烤制成的面饼);遇到沙尘暴天气,就用衣服包住头,爬在地窝子里躲避暴风飞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贵武在尼雅水文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整整10年。10年来,他在尼雅河旁建起了水文站房,添置了观测设备,种了菜、栽了树、养了兔、喂了鸡,创造出一片虽小但却属于水文人的戈壁绿洲,不仅解决了测站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记载了昆仑山尼雅河段宝贵的水文资料。
    一些在测站工作几年的同志结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就以各种理由不断向领导提出要求,调离测站,到和田市队部工作。可吴贵武却恰恰相反。不但结婚后没有提出调离要求,有了孩子后,却把爱人从各方面条件都相对比较好的和田市调到了条件最差的民丰县去工作。尽管他与爱人的距离由320公里缩短到了30多公里,但仍不能经常回家相互照顾。有一年,他7个多月没有回家。一天深夜,他风尘仆仆回到家时,惊醒了熟睡的女儿,女儿迷迷糊糊地说:“叔叔,天都黑了,你怎么还不走呀?我们要睡觉了。”吴贵武抱起女儿,将其紧紧搂在还带有戈壁寒气的怀中,双眼噙满了泪水。1988年,吴贵武被提升为和田水文勘测大队副大队长,从民丰县尼雅河水文站回到了和田市。可他爱人却仍留在民丰县工作无法调回和田。夫妻俩还是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直到后来,在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领导的协调下,将他爱人从民丰县调回和田,才结束了这长达14年的夫妻分居生活。
    

爱岗敬业,他一心扑在乌鲁瓦提水库建设工程上 

 

    1990年底,国家重点脱贫工程??乌鲁瓦提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即将开始,吴贵武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激动得连续几个夜晚都没有睡好觉。因为这是整个和田地区的水利人、水文人及各族人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事。兴奋之余,他以副大队长的名义向地区领导提出请求,要求参加前期工作,为和田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尽点力,做点事。
    1991年1月,自治区水利厅与和田地区行署联合成立了喀拉喀什河中段冬勘队,准备对喀拉喀什河流域的水文、地质、地貌、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为乌鲁瓦提水利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在吴贵武的一再要求下,他以水文勘测队代表的名义参加了冬勘队,负责对乌鲁瓦提上游10条支流的历史洪水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负责对未来乌鲁瓦提水库水情报汛站站址的勘测及整个冬勘队与地区行署指挥部的通讯联络工作。
    严冬的喀喇昆仑山区呵气成霜,滴水成冰。有着十几年骑驴行路经验的吴贵武,每天出发前都早早起来,将各种仪器捆绑在驴背上,并牵着一头毛驴始终走在考察队的最前面,为后面的毛驴托运队和考察队员探路。经过连续几天的考察,不仅人员精疲力竭,就连毛驴也困乏无力了。一天,一头毛驴终于支持不住掉进了冰河里。吴贵武看到后,不顾一切踏进冰河中,将毛驴背上的电台捞了上来。但电台已浸水,无法工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与行署联络。为了及时报告考察队的情况,第二天,吴贵武步行20多公里,来到一个水文站,用站上的电台向和田行署指挥部报告了情况。经过7天的勘察,他很快向指挥部提交了《乌鲁瓦提至普什河水文调查报告》,该报告为乌鲁瓦提工程设计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993年,乌鲁瓦提工程即将上马。根据指挥部要求,必须尽快在喀什河上游的托满确定水情专用站的具体站址,并尽快筹备建站,以保证工程开工后的水情测报。
    托满位于昆仑山深处,高寒缺氧,荒无人烟,山路险峻。从和田到托满除乘汽车行半天外,还要骑毛驴翻山越岭走3天才能到达。途中要趟过近百次河水,翻越一座海拔3900多米的达坂(山坡)。时任和田水文勘测大队队长的吴贵武深知此项任务的艰巨程度,但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严格挑选了两名技术人员,亲自带队上山勘察。经过7天的勘察,确定了站址和测验断面。然后,吴贵武又主动承担了最艰苦的建站物资运输工作。他赶着40多头毛驴,驮上建站物资,在一次往返需要6天时间、行程180多公里的昆仑山道上,连续往返几十次,翻越达坂几十回,趟水过河数百次,将大量建站物资器材、测验设备、生活用品运到托满站。其间,他多次被突然发生的洪水阻挡,不得不顶风冒雨露宿在荒山野岭。没有菜,没有饭,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河水。两个多月时间,他就变得又黑又瘦。由于每天都要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跋涉,他的两条小腿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血管像浮在皮下的蚯蚓一样,时粗时细,行走时间稍长就疼痛难忍。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他就挽起裤子,坐在地上用双手使劲搓,然后继续前行。这期间,家中的爱人孩子几次患病,托人捎信要求他回家看望一下,都被他默默地拒绝了。他发誓说:“托满站建不好,我决不回家。”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建站人员起早贪黑,抢时间、争速度,终于按时完成了建站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乌鲁瓦提工程指挥部报送了水情,为安全施工作出了水文人应有的贡献。
    

扎根边疆,他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从1964年至今,吴贵武已经在新疆水文事业上默默奉献了41年。41年来,他从没有向组织和领导提出过任何关于个人私利方面的要求,总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为了工作,他很少休息,就连国家规定的探亲假,他也总是因工作忙而一次次放弃了。相反,人们经常看到他加班加点,工作、学习到深夜。不管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只要工作需要,他说走就走,经常深入测站,检查、指导工作,解决职工困难。每逢重大节日,他总是带上慰问品,到测站慰问职工。因此,同志们都说:“他是一个从来不为自己着想的人。”
    无论是当站长、大队办公室主任、副大队长、大队长兼党支部书记,还是水文机构升格后担任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会代主席,吴贵武心里始终装着共产党员的责任,牢记宗旨,克己奉公。1996年,上级给队里配备了一辆北京213小汽车。这对于几十年来骑毛驴上、下站的和田水文队职工来说,无疑是从驴背上一步跃入了现代化。作为党政“一把手”的吴贵武更是兴奋不已,他对职工说:“这下可好了,站上的同志如果病了,就不用再靠毛驴驮了。”多年来,他从不用公车为自己办私事,就是在市里办公事,他也仍然骑着自己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回跑。许多同志说他当官不像官,他却说:“我们是党员干部,是为人民做事的。我们不仅要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还要管住自己的家属子女。一句话,只有管好了自己,才能管好职工,管好事业。”和田水文队的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多次受到地委、行署、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和水利厅的表彰,他却在水文机构升格后退到了现在的副职岗位,积极协助新上任的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工作。有人为他打抱不平,他却严肃地说:“水文事业需要年轻同志来完成,我都50多岁了,作为老党员有责任协助年轻同志搞好工作。”这次参加全国劳模先进表彰大会载誉归来之后,水利厅党组作出了向吴贵武同志学习的决定。当厅领导关切地询问他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他连连摇头说:“组织上给我的东西太多了,我没有什么要求。”有人说他太傻了,为什么不提出换个好的环境,调养调养多病的身体,一向和气的吴贵武脸立即黑了下来,高声说:“我哪有资格向组织提要求?党员要有党性和良心。再说,我也离不开和田,离不开水利,离不开水文呀!”
    多年来,吴贵武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而且还与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许多少数民族职工总是把他当作自己的亲戚来看待,大家亲切地称他“阿凡提”。他说:“阿凡提是维吾尔民族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我怎么能和阿凡提相提并论呢?以后可不能这么叫!” 
    吴贵武在桑株站工作期间,站上的维吾尔族老职工牙合甫患了重病,急需送医院救治,可这里距县城有100多公里,就是到最近的乡卫生所也还有30多公里。于是他就和站上另外一位同志用麻绳、木杆自制了一副担架,抬着牙合甫连续走了几个小时,把他送到了9公里外的一个生产队,而后又找来一辆马车,将他送到乡卫生所,使他得到了及时医治。牙合甫老人在测站工作了一辈子,无儿无女,退休后没有下山,仍留住在测站附近的牧场。吴贵武十分关心牙合甫的晚年生活。一有时间,就带上各种生活用品、药品进山去看望他。每到深秋时节,他早早为牙合甫送去过冬取暖的煤和柴,并将自己和爱人的衣服送给牙合甫与他的老伴穿。老夫妻俩十分感动,逢人便夸吴队长。久而久之,牧场的许多牧民都十分羡慕地对牙合甫说:“你真幸福啊,结交了那么好的一位汉族亲戚。”牙合甫自豪地说:“是啊,吴队长比我的亲戚还要亲,如果没有他的关心、照顾,我可能早就入土了。”1997年,牙合甫老人不幸病逝,吴贵武得知后,立即带领几名少数民族职工,连夜驱车200多公里去为他送葬,并按有关政策,妥善安排了其老伴的生活问题。这件事在离退休的少数民族职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促进了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民族团结。
    岁月流逝,此心不移。从16岁开始走上水文之路的吴贵武如今两鬓已出现了丝丝白发。有人问他,“老吴,你在和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作都快一辈子了,还那么大劲头,到底图个啥?”吴贵武坦然地笑笑说:“为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水文,对得起养育我的和田人民,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虽然我年龄大了,但离死还远着呢,就是死了,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干水文,还要当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