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著华章 桃李吐芬芳??记全国优秀教师、广州市增城中学校长杨爱华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06-07-19   字体大小:

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一位朴素无华的中年女性。她,一件再平常不过的碎花上衣,一头再平常不过的齐耳短发,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广州市增城中学校长杨爱华,一位深受师生拥戴、社会尊崇的名校长。

增城中学,是广州市的一所“创建全国性示范高中”学校。采访杨爱华时,正值学生们填报高考志愿的关头,看她忙碌的样子,真不忍心打扰她。

甫一落座,我们就发现杨爱华坐在茶几边的一张矮木凳上,不禁好奇地询问,她说,这就是她的专座。我们攀谈起来,就好像在拉家常。然而,只一会儿功夫,我们就被她治校办学的理念和教书育人的挚情打动了,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她的眼里饱含着欣慰的目光,这是一位成功校长的快乐和满足!

雨后的校园格外清新,我们在倾听中走过了她那平凡中又有着许多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脱颖而出

杨爱华是在海南出生的增城人,她的父亲是东江纵队的老战士,转战南北到了海南。1974年,不足17岁的杨爱华就在三亚农场参加了工作,那两年半铭心刻骨的艰苦岁月使她一踏上工作岗位就磨练了自己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性格。

1977年3月,杨爱华迎来了命运的重大转折,她可以离开农场了!当时摆在她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是去三亚公安当警察还是到海南师专读书呢?杨爱华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1980年1月,杨爱华毕业分配到海南省自治州中学任教。这位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在当时英语人才奇缺的情况下,杨爱华一门心思专注于她的教育事业,她只想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把自己的专业传授给她心爱的学生。

1982年2月,她调回原籍增城市工作。这是一次不对等的调动,她被安排到荔城镇第一中学任教。对此,她没有心灰意冷,她相信自己的教学成果会证明一切的。果不其然,就在她调来任教不久,她的教学表现就被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员无意中发现了。当年8月,杨爱华被选调到增城中学任教,承担起一个初三和两个高一班的教学。

转眼五年过去了,杨爱华在增城中学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的领头人,1987年高考,增城中学她任教的理科班英语考试平均分数夺得当时广州8个郊市中学的第一名。因此,增城市教育局的领导欣喜若狂,将她调到教研室工作,负责全市英语教学教研指导工作和英语教师的培训。1988年2月,才离开增城中学一个学期的杨爱华又被抽了回去,既是全市的教研员又兼任增城中学三个高二班的课。当年9月,她干脆彻底地调回了增城中学继续毕业班的教学。

这是她成长的学校,这里有她尊敬的校领导,有她同甘共苦的老师,有她迎来送走的一届届学生。1993年11月,杨爱华被任命为增城中学的副校长。从此,她开始走上了学校教育管理的舞台。


超前的管理理念

1995年8月,杨爱华调任郑中钧中学校长。面对校风校纪急待整顿的状况,杨爱华在学校第一次大会上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教学管理理念: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情治校。这一超前的理念顿时镇住学校上下,大家拭目以待。   杨爱华首先争取资金修建围墙,为学校教学管理创造条件。此后,她接连使出了“三招”:第一招便是整顿校风,突破口选择在严肃校纪上。她每天一早就站在校门口,对迟到现象加以整治,由此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第二招是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择校生招录实行全程公开透明。第三招是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对水电维修工程和购置书籍以及桌椅板凳等开支实行监管。

她用行动率先垂范。郑中钧中学原有3辆摩托车,归3位校长使用。杨爱华到任时,学校管理部门准备再给她买一辆好点的,但她坚决反对,建议只给前任已退休的校长留下一辆,其余两辆征得两位副校长的意见后均由学校工会和总务处拍卖。

她用真情打动教师们。杨爱华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封情真意切的信。那是她在郑中钧中学当校长时,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调离临行前留下的。女教师丈夫在黄埔工作,独自带着一个刚会走路咿呀学语的孩子,工作和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看到女教师在信中述说临别之际那份无法言表的感激和让人流泪的依恋不舍,我们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杨爱华三番五次到她凌乱不堪的家里,为她找保姆,安排学校老师留意她的困难以便及时解决,最后还帮她找教育局办理调动手续的情景。

郑中钧中学为杨爱华提供了一个全面施展才华的平台,她超前的教学管理理念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年后,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杨爱华被任命为增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因为她同时还兼任郑中钧中学校长和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杨局”、“爱校”和“华主任”。

1999年11月,杨爱华再次调回增城中学,这次是担任校长,至今没有离开。这所广州市的“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学校,在她的带领下连创佳绩,捷报频传。2000年以来,学校已连续6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均达99%以上,去年高达99.53%,重点本科上线率则达52.59%。说到这些成绩,一种成就感在杨爱华的心中油然而生。


强烈的责任心

在去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学习培训班上,杨爱华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理想与她朴素无华的外表一样实在,那就是立足本职干好工作,以强烈的责任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在哪个岗位,她的理想总是实现得非常完美。

当教师,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她不仅以她出色的教学技艺镇服学生,而且以她女性特有的细心关心帮助学生成长。她把学生当成亲人,同学们也将她视为姐姐、阿姨、妈妈。1987年高考前十几天,一位同学感冒发烧,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紧张的复习迎考工作之余还不忘回家给他煲好肉粥和汤药送来。她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更是问寒问暖、送钱送衣、无微不至。现在每到节假日,她的家里常常会有当年的学生上门探望,一些学生还希望她亲自下厨再煲一窝可口的粥,让他们重新体味老师的深情厚爱。

当教育局副局长,她的理想是协助局长抓好全市的教育教学规划和管理,尽快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1997年12月,她参加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表彰大会,被安排坐在第九排,开始并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是按高考成绩排座次的,她顿时感到如坐针毡,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增城,她就请示局长召开有关会议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他们从所属一些镇中学校长和老师的来信中发现,学校的考风考纪问题是导致增城市高考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的,没有真考哪来真教真学?于是,教育局痛下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出台硬性规定,彻底整顿考风考纪。作为分管招生工作的副局长,杨爱华知道自己肩负的重担。学科文化考试还比较容易监控,但占总分40分的体育加试要监控到位就有相当的困难。她首先与中招办的同志专门就此定出具体要求公布实施,然后实行现场巡视监控。她与中招办的同志一连7天早出晚归,顶着暴晒,冒着雨淋走遍了每一个考场。她在教育局的两年,每到六七月份,都会被人好奇地询问为何晒得这么黑。正是这番真抓实干,增城市的考风考纪有了根本的扭转,高考的升学率也逐年提高,后来跃居到广州郊市的第一名。

当校长,她的理想是使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著名的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在增城中学,她把中国文化中追求人的和谐,牺牲小我,集体至上的价值取向,与西方文化中强调科学、创新、竞争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融为一体。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廉洁高效、团结协作,教师队伍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学生素质整体提高、充满活力,她的两大愿望??教师的认可和增城中学地位的提高,已取得了双丰收。


廉洁从教  依法治校

作为省一级学校和县级重点中学,增城中学在老百姓心目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大家都以孩子能够在此读书为荣。但是原学校规模较小,学位非常紧张,每年招生时节,学校自然成为焦点。面对这一敏感问题,杨爱华知道,要使招生工作顺利进行,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就要实行“阳光招生”,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为此,学校成立了招生领导小组,利用校务公开载体公示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和招生名单,对择校生严格按“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招生政策,严格按照标准收费。严格执行招生制度,使招生工作透明化,做到了社会、家长和教职工三方满意。这也是杨爱华依法治校、廉洁从教理念的体现。

“无规矩不成方圆”。杨爱华认为,管理学校应按教育规律办事,既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大法”,同时也要搞好学校的“小法”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既避免“人治”所导致的盲目随意性,也使广大教职工有章可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统一在一个透明的“法治”系统中。在增城中学,通过集中辅导和指导自学,广大教职工都认真学习了《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他们还把廉政文化融入校园,纳入课堂,组织师生学习有关反腐倡廉的读本、文章,举行反腐倡廉主题班会,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反腐倡廉文章和歌曲,利用闭路电视放映反腐倡廉影视片和电教片,组织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学校增订了《教职工考勤制度》、《科组考评方案》、《教学互帮结对要求》,并修订了《校车管理若干规定》、《奖教方案》等制度。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例如,仅校车使用管理一项,一年就节省开支近2万元。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完善的制度约束下,还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增城中学,校长支委联席会议制、重大决策集体审议制、校级领导年度述职制、干部民主评议制和以教代会为载体的校务公开制早已规范操作,深入人心。权力和财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化,充分发挥了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使教职工不仅有知情权,还有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也使学校领导的依法治校意识、民主政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廉政勤政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校园里那一个个反腐倡廉标语牌时时在告诫你,杨爱华廉洁从政、师德高尚的人格魅力更有着无穷的感染力。从1999年11月,回到增城中学担任校长起,她就依照自己在郑中钧中学的做法,成立了五人监督小组,由支委、工会、团委、教师代表组成,对学校重大开支(5000元以上)进行监管,严格按照“报告→预算→审核→执行→结算(验收)→批准开支”的程序进行。凡是接触过她的老板都领教过她的“死板”,深知她的原则,那就是要把最大的“利”让给学校,让给师生。去年12月,她的一个亲戚打听到新校区需要一批消防器材,就来校洽商。她知道后二话没说就把他赶走了。有人说她“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更有人说她“傻”说她“笨”,但是她异常坦然,因为她为自己的“傻”而心安,为自己的“笨”而踏实。

杨爱华就是这样,把学校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教育上、用在学生上。2004年,学校办公室装修,她强调自己办公室的标准不能搞特殊,与副校长的相同即可。她办公室的空调一年开几次简直屈指可数,只要离开办公室,她总是不忘将灯熄灭。

2002年,市政府为学校添置了一辆本田轿车,杨爱华从来是公车公用,至今坚持骑自行车或走路上班。教育局一位老科长禁不住问她:“你有畏车症吗?”当然,杨爱华并不是“畏车”,只是在她的心里有一条明明白白的“公私线”??公车就是公务用车。是的,杨爱华无论是普通的教师,还是局长、校长,她都没改骑车或走路上班的习惯,而且骑得很自在,走得很稳健。


师生的贴心人

在增城中学,大家都不会忘记,在2003年和今年刚刚举行的三年一度届终评议那惊人相似的一幕。杨爱华和她领导下的班子均获得了一致好评,在提出的意见中,我们看到的是“继续留任”和“保重身体”的字样。杨爱华得到广大师生的拥戴并不容易,这是大家对她的真诚回报。

每年春节,杨爱华总是在大年初一早上就带着班子成员挨家挨户上门慰问,给广大教职工送去节日的祝福,走上一轮回到家往往是中午一点多。

现在深圳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刘艳玫永远不会忘记高考第一天,杨校长给自己的开导和鼓励。那是2000年7月7日清晨,杨爱华七点就来到学校,再次检查高考开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督促工人往大树上喷水驱赶知了,以免这些嘈杂的蝉鸣声影响考试。这时,刘艳玫的班主任急匆匆地来告诉她,刘艳玫从昨晚开始就紧张得睡不着觉,现在头疼,情绪很不稳定,正在试室旁的回廊上哭。杨爱华听后顿时心急如焚,立即赶到刘艳玫身边。她拉着艳玫的手,笑眯眯地说:“怎么样,有点紧张吧?昨晚没睡好吗?”接着就以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人在特殊情况下几天不睡觉不会对智力造成伤害来宽慰艳玫。见她稳住情绪,停止抽泣了,杨爱华又拿出学校这些年的高考成绩来鼓励她勇敢地战胜自我,直说到她破涕为笑。最后,杨爱华还使出自己的绝招,给她按摩头部。刘艳玫顺利地通过了高考,而且还考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杨爱华的关爱还一直延伸到教师和学生的家庭,她帮助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就读问题,帮助解决家属工作安排和调动。在她的积极努力下,学校还获得社会捐款近5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重病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杨爱华成了家长们的知心朋友。平时,她不仅要抚慰学生和为教师减压,还要引导家长们学会关心、爱护和帮助自己的孩子。“校长,我儿子被我骂了一顿后,离家出走了,你能帮我劝劝他吗?”“校长,我女儿期中考试成绩有些退步,情绪不很好,你能同她聊聊吗?”“校长,我那孩子填报什么学校才合适呢?”诸如此类的电话,杨爱华每年都不知要接到多少。对此,她从不厌烦,她觉得被人信任,能为别人提供帮助比什么都快乐。当她看到自己的学生遍及全国和世界许多地方,当听到学生的肺腑之言:“多谢您多年的教育,多谢您无微不至的关心,多谢您以您的知识教育了我,多谢您以您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我,更多谢您使我爱上了英语,祝愿您身体健康,快乐、幸福”时,她的心里真是美滋滋的。她告诉我们这就是她内心的期盼??“只想青春的秧苗长成金灿灿的谷穗,只想满树的繁花变成芬芳的桃李”。


关爱人才  倾心事业

杨爱华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帮助教职工,而且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关怀备至。她刚调回增城中学时,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老教师向她诉苦:“校长,上高三的课真是太苦、太累、太紧张了。”而年轻教师也向她抱怨:“校长,我们这些年轻人什么时候才有机会上高三?”面对这种不合理不正常的状况,杨爱华开始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搭配各个年级的教学力量,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关系融洽、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她和学校领导达成共识,改变以往由学校领导决定各年级科任教师的办法,变学校“要我上”为教师“我要上”,实行双向选择。2000年秋季开始,学校在每学年工作结束前,教师填写工作意向调查表,学科组长提出各年级人选安排建议,教务处提出各年级人选安排意见,学校则根据各方意愿和建议,并从师生认可度、性别、年龄、性格、经验、干劲、体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各年级的任课教师。

人尽其才,任人唯贤。这样的改变使每个教师都有了调整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的机会,也使得师生能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走过生命中一段共同的学习进程,并在共同的学习中享受到协调合作的快乐,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是啊!谁不为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事业的辉煌而努力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待遇,尽量缩小与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她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于2004年先后提高教职工的岗位津贴、医疗门诊金和通讯费用的补助,继续为教职工购买住院医疗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妇女安康险和职工特种重病互助医疗险,坚持每两年组织一次体检。学校还为教工订阅必要的资料刊物,为他们购买有关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理论书籍,从时间和经费上支持教工参加教学科研会、各类培训班和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教改,撰写论文,并出资汇编成册,给予物资奖励。

在增城中学,教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多民族、多信仰、多党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校长,每个学年,她都亲自为全校师生作社会实践报告,介绍增城所取得的成就,描绘增城发展的美好前景,让师生看到增城市灿烂的未来,以事实说明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带领大家建设美好家园。

按照常理,人们会以为在学校工作有寒暑假挺好。但是,在杨爱华的日程里几乎是不存在假期的。每年都有毕业班,每年都要与参加高考的师生同甘苦共呼吸。2003年春季,SARS突发,当年又是全国高考提前在6月份进行的第一年。杨爱华不仅要牵挂全校2000多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要确保学生的高考成绩少受影响或不受影响。临近高考,不少教师、学生生病了,是感冒发烧还是“非典”疑似,大家都很紧张,杨爱华更是心急火燎。她带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迅速成立工作小组,在安全教育、心理疏导和技术防范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她要求老师们做到“内紧外松”,多给学生微笑,她自己则对师生进行“同心协力预防非典”的动员,还开设了“别让恐慌吓着自己”的讲座,收效显著。与此同时,学校总务部门除了认真做好校园各个角落的清洁和消毒外,还要求饭堂为师生准备凉茶,工会和体育科组也积极发动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对生病的同学及时送医院治疗并通知家长,对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疏导排解。在杨爱华的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经受住了“非典”疫情的考验,当年的高考成绩依然不俗。

高考注定让杨爱华魂牵梦萦,而学校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也同样让她牵肠挂肚。一个周日的中午,正在家中午休的杨爱华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了。当她得知学校附近有个可疑的男子在活动时立即起床骑上自行车就往学校冲。她与打来电话的女教师一起按照那位女生的指引远远地打量起来,那家伙果然不正常,一看到穿着红色校服的女生走出校门就兴奋不已,从蹲着到站着再到靠近走来。杨爱华毫不迟疑地打通了公安局的电话,经审问,这人就是当天上午在学校旁的小巷口猥亵女青年的嫌疑人。杨爱华不禁为自己清除了一个安全隐患而庆幸。

从当年离开农场读师范到参加工作当教师一直到现在担任校长,荣膺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市模范教师、增城市“十佳校长”的杨爱华,对教育事业可说是情有独钟。在她的心里:“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从她挚爱的学校、挂牵的学生中,我们看到了她对教育事业那份热情和执着,这就是杨爱华作为一位校长的情怀。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