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为人民 廉洁奉公保本色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09-07-14   字体大小:

杨建城,广州市天河区委书记兼区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天河区,一个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这里拥有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基地和动漫产业基地,拥有全国三大中央商务区之一的珠江新城,拥有作为2010年亚运会中心赛区的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市委、市政府把天河区视为建设21世纪新广州发展战略的中心阵地之一,传媒则把天河区誉为“时尚天河,活力天河,魅力天河”。

杨建城同志,正是在这个被社会关注并寄予厚望的新中心城区担当着决策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的重要角色。2002年12月他受组织重托,到天河区担任区委书记。履职以来,他团结区班子成员带领着天河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了天河区新一轮的大发展。在上级眼里,他党性坚定,责任心强;在干部眼里,他富有远见、锐意进取;在群众眼里,他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在旁人眼里,他平易近人,本色朴实。在他自己眼里,他只是一名生产队长,团结大家耕耘着天河这块责任田。


勤思实干,引领天河科学发展

“我只是尽力把事情做好,当好生产队长,勤勤恳恳地耕耘天河这块责任田。”这是杨建城同志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2002年从市委政策研究室到天河上任后,杨建城同志感到基层的天地更广阔,但遇到的新问题会更多。“知不足而后学,学而后知不足”,他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多年来对理论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研究与天河的区情结合起来,把学习、思考的成果转化为解决天河改革发展中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他在认真分析把握区情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站在全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思考天河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他认为,经过近20年的跨跃式发展,天河虽然迅速崛起,成为广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区,但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拥挤杂乱的城中村;一边是由现代化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高端产业,一边是初级经济形态的低端产业。在认真研究分析天河的区情后,杨建城认为,天河最大的优势就是渐趋形成的中心区位优势,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的步伐。

经他提议,区委六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全区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快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构建和谐天河。围绕这一思路,杨建城同志带领班子成员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先后制定实施了文化优区战略、人才高地战略和产业高端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杨建城善于谋划中心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建设高科技软件产业园为主体,切实推动产业高端发展的战略,是实施“整体提升、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由此也成为杨建城最关心、最操心、最上心的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已从最初的草创之地,发展成为今天华南科技创新核心区之一。这期间,杨建城付出了大量心血,多次到软件园实地调研。软件园的干部职工都记得,每年一开年,杨建城就会来到软件园,给大家拜年,鼓励干部职工们好好建设软件园,干部职工心里都是热乎乎的,有杨书记的关心和鼓励,再多的难题他们也要啃下来。用地问题一直困扰着高唐软件园的发展,为办理用地报批手续,他亲自带着软件园负责人一趟趟跑省、市国土、规划部门,遇到用地纠纷还亲自到附近的村、街协调解决。

在他的推动下,天河区委、区政府为推动软件园建设出台了倾斜政策,仅2005至2007年,每年向软件园投入1.5亿元。六年来,加上市里的投资,对软件园的总投入高达15亿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天河软件园,已从“丑小鸭”变为“白天鹅”,成为天河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核心载体之一。目前在天河软件园注册的软件企业数量占了全市的60%。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天河软件园仍然实现了技工贸总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32%;软件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38%。天河软件园连续十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软件及相关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成功奠定其华南科技创新核心区的地位。

情系百姓,民生重担勇挑肩头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杨建城同志经常这样要求自己。
杨建城常对全区干部说,共产党员来自群众,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天河区近年来全区75%以上的财政资金投向改善民生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项目,其中2007年投入205460万元,占一般预算总支出的79%;2008年投入240331万元,占77.2%;2009年投入250905万元,占78.8%。广州市“惠民66条”出台后,天河区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迅速制订了48项惠民措施。

解决日益突出的城中村问题不仅是广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的心声和期待。市委、市政府确定位于珠江新城的猎德村作为试点,明确了“市、区政府主导,以村为实施主体”的指导思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小丹专门对猎德村改造方案作出批示,“把猎德村作为试点,稳妥推进,创造经验,以指导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多次深入现场研究猎德村的改造方案及工作进展,确定了猎德村改造的原则和基本框架。杨建城和区长徐汉添及其他班子成员服从全市发展大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勇挑试点重担,倾尽全力推动猎德村的顺利改造。改造方案出台后,杨建城和区长徐汉添经常过问并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先后多次到现场调研办公,确定工作原则,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杨建城一再阐明一个观点:要让村民成为改造的最大受益者,要把改造的主动权交给村民。猎德村改造涉及资金40多亿元,他经常叮嘱工作人员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要管好用好资金,确保项目安全、干部安全。
2007年10月16日,猎德村敲下了整体拆迁改造的第一锤。2008年1月,猎德村50多万平方米的村民住房全部拆除,3000多户7000多名村民顺利搬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对此作了报道。在城中村拆迁成为城市建设第一难题的情况下,猎德村拆迁能够顺利推进确实不易,正如猎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李方荣所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猎德村改造寸步难行。”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推动下,猎德村改造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村为主体;既适应城市发展用地需要,又符合被改造自然村群众利益。这种模式使村民得到实惠,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传统文化得到保存和延续,使猎德村的整体改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成功创造了先行先试经验。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市委、市政府上报省委、省政府的《关于广州市以猎德村为试点“四个坚持”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情况报告》上批示:“我省‘城中村’众多,广州的做法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建议以适当的方式转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杨建城愿意找群众,更愿意群众找他。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他都非常重视,重大事情一定要亲自核实清楚,然后安排专人协调解决。在2008年开展的“基层大接访”现场活动中,杨建城被现场的群众团团围住,成了全场最忙的一位。“你好!请坐,饮啖水,慢慢讲。”他不时为群众递水,还主动递上印有自己电话号码的卡片,方便群众日后联系投诉。接访时间持续了5、6个小时,他忙得顾不上吃午饭和“方便”,因为他心里装着群众,难怪群众发出这样的心声:“我们相信书记!”“有了书记的话我们就放心了。”

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他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2005年6月,受连续暴雨和天文潮汐影响,天河区东圃水上新村发生大面积的水浸,潮水涌进大街小巷和居民家里,最深浸水达1.5米。经房屋安全鉴定公司鉴定,该地区房屋的危房、严损房所占的比例约为33%,水上新村彻底变成危破房。面对灾情,杨建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指出,将水上新村的改造工程作为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工程来抓,从根本上解决“水浸屋”问题,排除当地居民的后顾之忧。全区投入1400万元对水上新村危房进行改造。从最初确定方案到拆迁建设再到分配房屋,杨建城都一一过问,并提出具体要求。工作人员设计方案时考虑建一栋没有电梯的7层楼房,他看了方案后,提出宁可政府多花点钱,也要让那些收入、住房双困难的家庭生活更便利,建议加装电梯,他说“要把好事办好,不留遗憾”。2008年12月,水上新村举行危房改造工程落成典礼,饱受水浸之苦的“水上人家”搬进了漂亮的电梯楼房。昔日的汪洋泽国,变成了今日的欢乐家园。

当好班长,带好队伍筑牢防线

“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自己置于班子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千万不要当‘一霸手’。”这是杨建城同志对班子的要求。

杨建城同志深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勤政廉政的重要保障。他坚持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把勤政廉政的要求落实到各处。言传莫若身教,只有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树好清正廉洁的标杆,干部队伍才有榜样。他和区班子领导成员在全区党员干部大会上郑重承诺: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区委领导班子成员必须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党员干部做的,区委领导班子成员坚决不做;个人作为区委这个领导集体的“班长”,一定带头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并自觉接受监督。杨建城坚持带头树立良好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在区班子中当好“班长”,同时当好集体“一员”,他经常与班子成员交心通气,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干部群众中,注重听取各方意见,虚心采纳别人的优长之策,有力促进工作的开展。

为了形成“依制度从政,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他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要求,组织制定了相关实施办法和责任分工意见、《关于加强村改制公司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他十分重视加强党内监督工作,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接受监督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监督,用好权、掌好权;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权力最大,责任也最重,一定要严于律己,始终把自己置于班子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千万不要当“一霸手”。

为了端正用人之风,选出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杨建城来天河任职不久就提出要充分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正处级领导干部公开推荐、副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具体做法。“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为天河广大干部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杨建城在很多场合公开说:“只要有本事,谁都有机会。”2003年以来,通过“公推公选”的处级干部超过160人,科级干部全部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拔。制度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天河建设出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敢于创新,敢于啃硬骨头,他们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促进了天河的不断发展。

在杨建城同志的推动下,全区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蔚然成风,思想防线、制度防线、监督防线日臻完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淡泊名利,勤政清廉俭朴做人

“我对生活的要求简单,没有太多爱好,把工作上的事情处理好,听到一首好歌,或者读一本好书,看一篇好文章,也会感到开心。”这是杨建城同志对幸福的理解。

杨建城是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闲暇时能安静地读书就是他的一大享受。他涉猎面很广,看《新华文摘》,掌握重要时政;看《小说选刊》,丰富生活情趣;读理论知识读物,提高理论修养……他的书柜摆满政治、经济、历史等各种各样的书籍。看到好文章,他还用笔记本整段摘录下来,仔细琢磨回味;有时干脆在书上作批注,一写就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外出或在辖区单位调研时,他习惯自己做记录,回来后亲自整理,为谋划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通过不懈学习和深入思考,他对天河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清晰的定位,撰写出《发展中心城区 实施整体提升思路》等十几篇理论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杨建城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他常说:“我从人民群众中来,就是一个普通人”。“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他的人生信条。他平常总是上班提早到、下班推迟走,吃饭也不准时,中午往往最后一个去饭堂,有时还“连累”身边的工作人员跟着他一起挨饿。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感动于他的勤政、务实,“跟杨书记出差是个苦差事,白天忙着调研,晚上开会研究,连逛街购物的时间都没有。”他对工作亲力亲为,经常亲自修改工作报告。他要求上级的文件不能过夜,一定要及时送给他过目。他下基层往往是轻车简行,不搞前呼后拥。到了周末,他认为要尊重干部和职工的休息时间,只要不是特殊的公事要事,都坚持自己去办,而且大都是坐出租车、公交车或乘地铁。

他崇尚质朴、自然、平淡的生活方式,衣着不追求高档、名牌和时尚,接待外单位人员依照有关标准。他身体力行,倡导勤俭节约,几件普通的家具一用就是很多年。一个茶杯,陪他历经多个单位,用了许多年,仍然舍不得换。

杨建城不仅自己恪守平淡做人、俭朴生活的准则,对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出门办事要低调谦和,绝不能私下打着领导的名义谋取私利。他从不插手工程招投标,也从不介绍亲戚朋友从事基建、物业出租等工作。他对自己苛刻,对普通干部职工和群众却很用心。区里的干部常常在机关走廊和电梯上遇到他,往往被他很亲切地叫出名字并热情询问最近工作怎么样、身体怎么样。

在杨建城和他的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天河的科学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天河变得更加美丽,当夜幕降临时,璀璨的灯光真像一条从天上流淌下来的河,确实不负“时尚天河,活力天河,魅力天河”的美誉。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