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妈妈”詹红荔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1-11-07   字体大小:

  题记:她胸怀一颗正义之心,以法律维护公正,以真情化解仇恨;她胸怀一颗爱民之心,以园丁的细致、舵手的坚定,为一株株被虫蛀的幼苗培扶,为一艘艘被浊浪冲击的小船导航。在她身上,情理法完美融合,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得以升华……

“法官妈妈”詹红荔(“法中有情”篇)
记者 曹溢

  “詹妈妈,天气预报说最近天气会变冷,您要多穿衣服,多注意身体。”霜降这一天,一位曾被她判过刑的少年发来短信。
  “詹妈妈,我好想你!”寒冬的午夜,已是某公司经理助理的“新生青年”备感工作压力给詹红荔打来电话,“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我的心里就很踏实,浑身就有力量。”
  一场特殊的婚宴,当年的少年犯、现在的新郎领着新娘共同为詹红荔敬上一杯喜酒:“詹妈妈,没有您就没有我们此刻的幸福。”
  ……
  一句句问候,一个个事实,不禁让记者疑惑,詹红荔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被她判过刑的新生少年像惦记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记挂、惦念她?
  詹红荔,今年48岁,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少年审判庭庭长。在从事少年审判的9年间,她共审结涉及未成年刑事案件近500起1140人,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她的帮助下,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70多名刑满释放的新生少年找到工作,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挽救。大家亲切地称呼她“法官妈妈”。
  
  “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加上正确的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变好。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一次敲击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和几个家庭的幸福,你说这法槌重不重?”詹红荔,个头不高,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整洁的盘发透着精干。作为一名少年审判法官,詹红荔深知自己肩负的职责。在审判每一起案件时,她都时刻要求自己在秉持公正司法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去挽救每一名失足的孩子。
  “他该死。”看守所里,16岁的陈东一脸漠然和不屑,“反正我是未成年人,判不了死刑。”这是办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时,詹红荔听到陈东说的第一句话。
  这次直面心灵的对话,让詹红荔心中五味杂陈:震撼、愤怒、忧虑……她一遍又一遍地翻阅案卷,思考着对陈东的帮教方法。就在此时,意外再次发生,陈东因为琐事将看守所里一名老年犯人踢成重伤。
  不知错、不认罪、不悔改,这样的孩子并不多见。詹红荔决定马上到陈东老家去一趟。亲戚邻居的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不幸少年的惨淡身世:在生父拳打脚踢中度过了童年,6岁随母流落他乡。异乡受到的种种屈辱,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暴力的种子。9岁那年,陈东开始“闯荡”社会。
  这次调查工作不仅让詹红荔找到了陈东蜕变的心理根源,更抓住了融化坚冰的突破口——审前心理干预。
  为了对心理状态有更准确的把握,詹红荔决定给陈东做一次绘画心理评估,并说服陈东的继父、生母来南平共同开展帮教工作。
  一次,两次,三次。刚开始,亲情始终敌不过陈东的冥顽。每当此时,总是詹红荔鼓励大家坚持、再坚持。终于,庭审中,陈东第一次向被害人双亲作出真诚的忏悔……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面对一起又一起案件,一个又一个让人心碎的孩子,詹红荔开始更加专注少年审判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她与同事们一起总结出颇具特色的“三不工作法”。
  首先,庭前“三个不开庭”:阅卷后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成长经历及其社会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没有与被告人见面、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了解他们对犯罪问题认识的,不开庭。
  其次,庭中“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没有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
  第三,庭后“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后思想出现反复或问题没有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松手。
  “三不工作法”中的许多内容必须在法庭之外完成,这就意味着需要法官在工作之余额外付出。一路走来,詹红荔和同事们的默默坚守赢得了丰硕回报:省少管所羁押的延平籍少年从最高峰的56人减少到去年初的17人;少年犯罪案件也由建庭初始的一年57件下降到去年的18件。
  
  “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爽爽做事,开开心心工作。”
  
  在詹红荔办公室的书架上,摆着一双绣花鞋垫。鞋垫上刺绣的花朵色彩艳丽,特别精美;缠绕花瓣的金丝线,熠熠生辉。
  这双绣花鞋垫,是一位犯罪少年母亲赠送的。这是从事审判工作以来,詹红荔收的当事人的唯一一份礼物。
  2006年,为了孩子的官司,失足少年小罗的母亲几次送红包都被詹红荔拒绝了,心里一直感到不安。可没过几天,詹红荔亲自来到小罗家详细询问小罗的情况。小罗最后得到了公正的判决。“詹法官不仅公正,而且孩子出狱后她还帮忙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提起这件事,小罗的母亲又一次热泪盈眶,“我思前想后,决定做双绣花鞋垫送给詹法官。”
  “她说:‘我知道你从不收人钱,但东奔西走在外办案,穿上它也许会舒服点。’”回想起小罗母亲那饱含深情的目光,一向以“法庭之内易于沟通,法庭之外难有私交”出名的詹红荔动情了。如今,这双鞋垫一直摆放在詹红荔的书架上。“看着鞋垫,我心中就充满了力量。”詹红荔说。
  在南平市,不少当事人都要求将自己的案件交给詹红荔审理。“詹法官是真心替孩子考虑。”虽然儿子被判了刑,但小卢的父亲对詹红荔心服口服。
  2006年10月的一天,被告人小卢的父亲来到詹红荔的办公室。“您一定要查清楚,我儿子只是在一旁帮腔,没下重手啊。”情绪激动的老卢一边说,一边将“红包”塞给詹红荔。
  “老卢,你这样做不好。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案件我们一定会公正审理的。”詹红荔和颜悦色但态度坚决地推开了“红包”。
  “不收钱,这回完了。”老卢嘀咕着缩紧了身子,脸上满是痛苦和无助。
  看着痛苦的老卢,詹红荔觉得揪心,她仔细地与老卢分析案情,建议他将钱用在赔付受害者的医药费上,取得受害者的谅解。
  后来,小卢得到了从轻处罚。再后来,老卢遇有人打官司,都劝人家不要去送礼,去找詹法官。
  (文中犯罪少年均为化名)

“法官妈妈”詹红荔(“大爱无声”篇)
本报记者 曹 溢

  詹红荔爱孩子,她有一群特别的孩子;她属兔,总亲切地叫这群孩子们“小兔子”。而她,自然就是他们的“兔妈妈”。这群孩子,就是詹红荔经手审判的曾经的失足少年。
  詹红荔与孩子们沟通,用得最多的就是QQ。她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快乐的兔妈妈”,有空就与“孩子们”话家常,聊人生。
  
  “办好案,‘案结’只是逗号,‘事了’也仅仅是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妈妈,今天气死我了!早上去公司,明明不是我做的资料,我被无缘无故训了一顿。部门经理训完,老板又训,我工作很努力很认真,他们没问清情况就训,气死我了!”一天,“小灰兔”给“兔妈妈”留言。
  “兔妈妈”赶紧告诉“小灰兔”:“遇到问题先不要急,搞清楚情况再想对策。要从中总结一下,领导不会无故乱训下属,是不是自己哪个环节没做好呢?冷静后跟上级解释清楚,我相信你老板一定会给你个公道的……”反复的交流,“小灰兔”终于释怀,“嗯!我明白了!谢谢妈妈!”
  这是詹红荔和孩子们无数次聊天记录中的一个具体情节。正是像母亲一样的教诲,才使得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端端正正。
  天冷不忘叮嘱加衣,生日不忘送上祝福。细致入微的詹红荔,总把失足少年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渐渐地,詹红荔成了孩子们的依靠,她用自己坚强的臂膀为孩子遮风挡雨。
  出狱后的小严曾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实习,可档案中的污点却让公司最终放弃了他。一次次地换工作,一次次降低择业标准,小严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每当情绪低落时,他总能想起詹妈妈对他说过的话:“踏实走好每一步,相信自己。”
  2009年7月,小严在某木制品厂找到一份工作。詹红荔很高兴,她相信这会是小严人生的转折点。但没几天,小严的一个电话又让詹红荔担心起来。
  原来,小严所在的工厂丢失了一批原材料。有前科的小严成为老板的怀疑对象,工资被扣下。失去理智的小严准备跟老板来硬的。“遇事要冷静,踏实走好每一步。”此时,詹红荔的嘱托突然在小严心中响起,他拨通了詹红荔的电话。
  面对詹红荔的劝解,老板始终不肯妥协。第二天,詹红荔又一次出现在老板的办公室,这次她带上了小严的帮教档案。在与老板的对话中,詹红荔讲述了小严如何酒后失手,如何痛定思痛真诚悔过。也许是被詹红荔的执著感动,也许是小严冷静的处理方式赢得了信任。老板当场给小严补发了工资。事后厂方的调查也证实了小严的清白。
  判决一个孩子,就是给他贴上一张犯罪标签。这个污点,阻挡他正常求学,阻挡他正常工作……这让詹红荔感到焦虑,她深知少年犯出狱后能否成功“回归”社会,除了其自身的适应能力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过多年苦苦探索论证,由詹红荔草拟的《南平市延平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南平市延平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处理的意见(试行)》由延平区政法委下发。
  “之所以要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和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处理,就是为了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与挽救,有利于未成年人今后的改造和成长,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詹红荔解释说。
  当被问到“犯罪前科消灭”后最想做什么的时候,首批“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受益者小余不假思索地回答:“想入党。我要成为一名像詹妈妈那样的党员,为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好事。”
  为了让失足少年重获新生,詹红荔组建了“新生少年服务队”,带领他们开展公益活动。在汶川大地震期间,“新生少年服务队”组织了赈灾晚会,为灾区孩子募捐到爱心款项7万多元。当闽北遭受特大暴雨洪灾时,“新生少年服务队”打着鲜红的旗帜,跟着詹妈妈上街清理淤泥,帮助灾民做好事。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融入社会,詹红荔为“新生少年”建立起档案,详细记录了300多人的生日、犯罪动机和原因、家庭状况、性格特征以及感化点等。
  9年间,詹红荔先后帮助322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或顺利升学,帮助70余名失足少年出狱后找到工作。
  
  “如果能预防犯罪,那远比等孩子们犯事了再去挽救更有现实意义。”
  
  10月31日下午3时,南平市剑津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一场生动精彩的法制讲座正在进行,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们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异常踊跃。
  “同学们,吹牛犯不犯法呀?”詹红荔和蔼可亲地发问。
  “犯法!”一个小男孩抢着发言。
  “吹牛犯法呀?!”詹红荔张大嘴巴,夸张的表情顿时让课堂的气氛热烈了许多。
  “吹大牛付诸行动了就会犯法。”小男孩补充道。
  “对,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吹牛吹大了,付诸行动触犯法律了,那就会犯法。”詹红荔循循善诱。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因为吹牛吹出来的案子。”随着詹红荔的语气渐渐沉重下来,教室也静了下来……
  上述情景,是詹红荔法制课堂上的一幕。
  在工作中,詹红荔是铁面断案的法官;在庭外,她是及时挽回那些误入歧途孩子的慈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法律知识,詹红荔自学心理学,用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方式与他们交流。
  年轻人喜欢网上聊天,詹红荔特地申请了QQ,并取名为“快乐的兔妈妈”;年轻人反感说教,詹红荔就组织一些“模拟法庭大赛”、“漫画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她组织开通了“延平区法院青少年维权热线”,3年来共接到求助电话180多个。在“维权热线”的帮助下,有12名问题少年重回课堂,还有4名少年在犯罪边缘被拉了回来。
  2007年,南平市某职校因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突出被戴上了综治“黄牌警告”的帽子。压力之下,学校和辖区的领导想到了詹红荔。临危受命,詹红荔决定在该校试点建立法制教育基地。
  在与学生频繁、深入接触中,詹红荔发现该校学风不浓、校风涣散。其中,有个绰号叫“胖子”的学生沉迷网络,几乎每次上课都在睡觉。
  “老这么上网有意思吗?”詹红荔课后找到“胖子”。
  “说实话,真没意思。不过,不上网还能干啥啊?”
  “胖子”的回答有点出乎詹红荔的预料,这也提醒了詹红荔,她敏感地意识到重塑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在詹红荔的建议和参与下,学校借鉴大学的社团管理模式,开设了绘画、摄影、篮球、街舞等一批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爱上网的特点,学校建立了校园BBS,同学们在网上交流学习心得和感悟。爱上网的“胖子”成了版主,每天转帖、看版,忙得不亦乐乎……通过一年的努力,职校脱掉了“综治“黄牌警告”的帽子。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