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广州2015年度人物 广州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执法监察分局局长谷林
无论市区镇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都是个“火山口”,虽然权力不大,却扛着“天大的责任”,一不留神就要担责,不少基层公务员都避之则吉。学机械设计和经济学的谷林,愣是把这个“火山口”的工作当成自己愿意毕生为之付出的事业,12年间,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成长为最年轻的全国安全社区评审员,成为企业和群众离不开的安全守护者。
2014年,萝岗区委区政府、广州市安监局、广东省安监局先后号召全区各单位及全市、全省安监系统向谷林同志学习的通知,并组织专场报告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任学锋同志批示:“将谷林同志作为抓作风建设,弘扬正气的典型进行宣传”。《中国安全生产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安监系统“学习谷林,做改革创新安监人”。2015年,谷林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个人”。
“工作不做好,怎么睡得着?”
把工作当作毕生事业来做
工作对谷林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工作不做好,怎么睡得着?”他的话很实在,“我小时候也有一个当英雄救人的梦,长大了把做好工作当成圆梦的机会。有时候想想,我们工作时间也就30年,如果退休以后还能被人记起干了哪些工作,就算不错了。人就是要干一番事业,实现人的价值。”
11年前,谷林处理了第一宗死亡安全事故,遇难者妻子牵着一对儿女过来找他。妻子非常悲伤,泣不成声;女儿5岁多,儿子才3岁,2个小孩茫然、惶恐、无助的眼神,让他至今难忘。送走他们时,谷林掏出了身上仅有的500多块钱塞到5岁女孩的手上。这次经历让他深深地体会到,生命是脆弱的,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失去生命,不仅人亡家破,留下的是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类似的事情,谷林还经历了很多。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切身感悟,让谷林从心底里爱上了意味着天大责任的安监工作。
谷林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光靠政府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思维,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和企业。从2011年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开始,他果断摒弃了单一、单向的被动式宣传方式,采取了全面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除了印发小册子、海报等传统方式外,还通过报纸、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定期发布安全生产讯息,特别是利用手机作为载体,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随身走。他创办了全国第一本安全生产电子杂志《安全眼》(周刊),20万读者遍布全国各地。
2013年开始,随着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谷林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宣传安全生产的好渠道,于是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整理完善,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目前,谷林的粉丝遍布国内外。
为了吸引年轻员工的注意,谷林仅仅花费7000元当制片人制作了两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3D动画片《给我一双安全眼》,描述了新员工在企业经历的种种事故,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安全观。特别受到企业管理者和年轻员工欢迎。首次把嘉年华概念引入安全生产月活动,创新性地深入企业举办安全促进项目大赛,创新性地推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安全生产协会建设等等,使广大企业和员工群众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们共同安全”的理念转变。
谷林带领团队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安全社区信息系统;第一个提出并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小教材、小专题、小知识的“三小”模式,在有限的时间让学员真正领会安全知识;率先在全省推出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打一场安全生产的“人民战争”。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专家Skjonberg教授实地考察萝岗区安全社区后对谷林说:“你应该为你自己骄傲,因为你和你的同事们减少了那么多事故与伤害。”
正如谷林自己所说,“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完善,在完善中实现创新,是我的一个爱好”。工作中,他习惯于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问题背后的机制。针对广州开发区面临的企业规模大小各异、安全管理水平高低不平衡、事故伤害较多等问题,2007年,谷林调阅了多年来广州开发区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资料,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整理数据、分析问题,花了数月时间写出了近万字的论文《广州开发区、萝岗区2004—2007年生产安全事故实证分析》,创新地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安全社区建设中,对工作场所、老年人安全、学校安全等12个领域的具体项目的策划进行指导。
在谷林的电脑里,有数十个原创的PPT指导文件,包括安全社区知识普及、国际安全社区展示指导的,都是在实践工作中的总结提升。这些年发表安全生产论文数十篇,他参与编著的《生命安全实例法律解答》、《安全社区模式:广州开发区模式》、《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学习读本》等多本书籍已经出版,将工作经验向全国和更广的范围内介绍和推广。
直面问题不断创新
推动安全社区全覆盖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谷林常说的一句话,他的QQ空间和微信公众号都起名为:安全为天生命至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谷林在工作中并不满足于常规做法,努力把创新作为守护群众安全的制胜之器。系统学习、深入思考、综合研究的工作习惯使谷林的“金点子”总是层出不穷:他通过自己的钻研,创造性地把流行病学研究引入安全生产的制度设计;把社会管理创新的先进理念融入安全社区建设。
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之中了解实际情况,被谷林视作工作中的重要法宝。早在2006年初,为了解决街镇基层“扛着没有子弹的枪”干安监——严重缺乏执法力量这个症结,谷林和同事一道白天跑街镇、周边区县了解实际情况,晚上独自整理、提炼调研资料,翻查法律文件规定。不到一个月,他拿出了8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并提出3套极具操作性的街镇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方案。最终区委、区政府采纳了第2套方案,在街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下设安全生产监察中队,把编制、人员、经费、车辆、装备全部落实在街镇,实现责权对等。从此,街镇安监工作“有人有枪有子弹”。
之后,针对街镇安监中队成立后工作定位不清的新问题,谷林结合镇街实际情况,起草了《广州市萝岗区街镇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这个标准也成为广东省、广州市街镇安全队伍建设标准的蓝本之一。全国安全社区评审专家王在熙评价说,原萝岗区街镇中队规范化建设的质量放在全国都是很高的。2008年,谷林又起草了村(社区)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建设方案,在全区59个村(社区)设立安全办,把“安全生产的触角伸到最基层”。
在谷林的主导下,2012年11月,萝岗区夏港街道顺利通过国际安全社区评审,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国际安全社区。2013年6月,九龙镇通过评审,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乡镇型的安全社区。九龙镇党委书记谭均乐说谷林在创建工作中当记首功,“谷林对基层工作有激情,能够把心沉下去,对群众亲近有感情,在九龙跟村里的兄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实打实指导安全社区的创建。”
其后,广州开发区、原萝岗区所有6个街镇成功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其中4个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成为华南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全覆盖的行政区。当然,牌子是次要的,重要的是5年内大概减少了25%的伤害数量,为老百姓干了实事。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依法行政廉洁奉公
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常常要和企业主打交道,谷林曾经担任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是一个不时会遇到老板们“公关”的岗位。2008年,某机械制造企业发生了一起重伤事故,经过调查,企业在员工培训、设备安全和现场管理存在问题。企业负责人带着购物卡来找谷林,并邀请一起吃饭,希望多多通融。
谷林拒绝了吃请和购物卡,却用了近2小时耐心地向对方解释了相关法律规定和要求,自己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还就如何加强本质安全、提高培训针对性以及规范现场监督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并多次到现场指导设备改造,最终消除了同类的21处安全隐患,避免了同类事故的发生。谷林解释说,“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不可以接受好处,但不等于就要翻脸,有话好好说更利用工作的开展”。这件事上,虽然最后企业被罚款1万元,但是企业负责人和谷林从此“不打不相识”,有什么安全问题和需求都来找谷林寻求帮助。
不仅是处理事故过程中,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经常会遇见一些企业老板。一次,谷林和同事到某企业开展执法监察,检查结束了,准备开检查记录。这时候,企业几名经理把谷林和同事分开到不同的房间,分别往口袋里塞红包,试图让谷林行个方便,被当场拒绝。
有时,诱惑还来自熟人。谷林坦言不时会接到朋友、熟人的招呼和好处。一个朋友想和谷林合作,让谷林安排他参与区里面几个街镇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许诺给谷林提成。说了好几次,谷林都一笑置之没有答应。
坚持廉洁奉公不等于就要和企业拉开鸿沟,谷林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喜欢在一起头脑风暴,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谷林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广州捷普电子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周新朝说。谈到对谷林的印象,受访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首先提到的就是服务意识超强;其次就是能力很强,是一个知识结构跨度很大的学者型公务员,总是有那么多好的点子;再就是热心为企业服务,没有隔阂。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没有利益纠葛,才能专注于工作,工作才更有水平。
“好的制度让坏人变好人”
制度创新压缩寻租空间
“好的制度让坏人变好人,坏的制度让好人变坏人”,如何做好制度设计是工作成败的关键。谷林的工作之一就是出思想、出设计、出制度,腐败案例和身边风险给了谷林灵感和方向。比如,区里设立了500万元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为了规范资金的使用,谷林主导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对申请主体审核、项目评估、资金拨付、项目验收、绩效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要求,每个环节都是一道严格的关口,确保资金能够得到规范使用,用在实处。
又譬如,开发区安监局作为广东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试点,正在开展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改革。谷林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区域实际,做了一些创新,新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实施细则》、《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管理办法》等等。
为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这些文件和制度的一些具体条款,针对可能的腐败风险作了一些非常具体的要求和设计,压缩寻租空间,力争制度防腐。谷林还对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做了大幅度调整,把系统变成安全监管业务的实施载体,让每一次审批、检查、处罚都有详细记录,能够追溯,进一步压缩腐败的滋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