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广2015年度人物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
他是全国著名的感染病领域“大咖”,30年来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每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他冲锋在最前线,病倒那一刻想的竟然是“可以亲身验证我们的用药方案了……”
他从不讳言当年“不想从医”,但如今却一门心思扑在传染病临床和科研,成为“广东省艾滋病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说,“最想看到患者活着,红包、锦旗都不要!”
初心可变,贵在认准方向,全力以赴,永不放弃。他,正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蔡卫平。
入了医门 患者最大
从医30多年,54岁的蔡卫平各种名头响当当:全国感染病领域知名专家,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专家,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专家组专家,原广东省艾滋病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广州市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成员,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
有谁知道,当初他多么不想从医?
蔡卫平从不讳言年少时不愿意当医生,“父母都是中山
医的,很苦很累,生怕出意外”。然而,“老三届”考生蔡卫平被父母说服,6个高考志愿5个是医学,那年,录取比例是38:1,蔡卫平考上了广州医学院。读医方知医学神圣,“医生是唯一一个能让人把命交到你手上的职业”,蔡卫平从此自愿入医门,从此把“患者最大”的信念铭刻在心。
从医之初,蔡卫平不时接诊白喉病人,白膜封喉,病人都命悬一线,医生刀口一切,白膜一拔,几秒钟就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外面的人无法体会这里的忙忙碌碌,这里的“隐秘而伟大”。
从医的快乐,慢慢浸养着蔡卫平,以至于他一次次当“消防员”也甘之若饴。市八医院,源自1921年成立的广州市传染疾病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分为肝病区、感染区,1998年扩大至四病区,蔡卫平1983年到院后,先是“支援”肝病科,1998年“救火”接手老主任退休的感染科,2002年他又去了新成立的艾滋病科、2005年艾滋病与感染科合并……同事们说,几乎每次“救火”,蔡卫平都“利益受损”,可他总是呵呵一笑了事。因为蔡卫平觉得,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利益、荣誉永远要排在后面,“当医生,当然要以患者为最大。”所以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H7N9禽流感、非典、霍乱……每一次突发及重大传染病疫情,他永远冲锋在最前线,救治无数患者。
蔡卫平是我国最早从事艾滋病治疗的临床医生之一,当
年真是全新的领域,全科患者才6人,如今在广东省接受住
院治疗的艾滋患者中,近半由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蔡卫平个人,从1998年开始治疗第一例艾滋患者开始,已治疗和帮助艾滋患者一万多人。
患者为了“回报”蔡卫平,也积极主动配合他的临床工作和研究,他在我国最早开展了艾滋病的规范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谱的调查及其药物预防与治疗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4年初开始,为配合国家对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开展,蔡卫平探索出“以点带面”的免费治疗模式,使不少贫困艾滋病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这一做法引起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蔡卫平牵头制订的《广州市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减免费药物治疗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地照顾到艾滋患者的权益,被喻为至今国内最好的“四免一关怀”地方政策。
蔡卫平所领导的艾滋病防治团队,收治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幕名而来的患者,其中采用抗病毒手段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创造了每百人年0.9的病死率及对治疗一年以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成功率97%的国际先进水平,临床救治能力国内领先。
12年前的非典疫情,蔡卫平比一般人更难忘。
“是唯一始终裹在谜团里的传染病”,蔡卫平说,此前,各种传染病的临床防治已经有了路径,但非典却只知道会引起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怎么来的、该怎么治,不知道。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了全国最多的确诊病人,达420多例。蔡卫平带领的艾滋病病区,原先还住着十几名病人,先是一半床位收非典病人,后来扩至3/4,由于院内感染控制得好,无一艾滋病人受非典波及。
比这些更让蔡卫平自豪的,是摸索并坚持的适度应用激素抗感染的用药方案。
支原体、衣原体……仅致病原因,全国就各种声音纷杂,彼时,蔡卫平已经是省非典治疗领域专家组的六人成员之一,天天碰头开会,每几天就更新一次治疗方案。非典病人的肺炎感染迅速,能否使用激素减少肺炎渗出?可否解决激素应用过度反而抑制免疫系统?因此临床上,蔡卫平带领的团队,一步步探索激素的使用剂量,40毫克、80毫克……实事求是用药,最高用量未超过320毫克甲强龙。正是因此,他们的病人,很少出现股骨头坏死,回访发现致残病例也少见。
也许只有业内医护才知,步步试,比狠手落药,背后要多做几倍的监护、研测功夫!但每每回头看,蔡卫平和团队都只有说一个字:“值!”
在妻子倪仁芳眼里,蔡卫平有时让人又是心疼又是无
奈。比如,当一路冲锋在前,蔡卫平自己也感染了非典,倒下时竟然想的是“可以亲身验证我们的用药方案了……”
染病头三天,蔡卫平还在出门诊,因为照过肺,没事。第4天抽空一检查,肺里阴影如鬼魅般出现了,蔡卫平乖乖地住在自己工作的病区里,自己给自己开用药方案治疗。一周后,病情加重转往了广州市呼研所,两叶肺已经全白了。在最重的三天里,他拒绝入ICU,坚持无创辅助呼吸,与同为呼吸传染病专家的老同学陈荣昌一起,实践着广东用药方案。
“其实当时已经有了将读书的女儿从湖南叫回来的念头”倪仁芳说,可蔡卫平一直不肯说出口,念想反而成了他度过危机的支撑。整整30天,蔡卫平真的挺了过来,真的亲身检验了正在探索的用药方案是正确的。
仁心廉医 大爱无疆
“对病人要好”是蔡卫平工作中最重要的要求,市八院感染科住院医师的梁志伟跟着蔡卫平工作学习6年之久,他很清楚蔡卫平的做人做事风格。他介绍说,感染科是医院专门收治艾滋患者的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是别的医院转送过来的疑难、危重患者,有的家属已经放弃治疗;有的身无分文;有的皮肤腐烂全身发臭;更有些吸毒的患者到医院后因为毒瘾发作,拿医务人员出气。但蔡卫平从未嫌弃这些患者,甚至放弃治疗,而是用爱心去帮助他们。梁志伟说,在蔡卫平身边工作的人,不自觉被他影响,更专心做事、更看重德廉。
来自粤西的患者阿俊,因为吸毒而感染艾滋病,并且传染了他的妻子,幸运的是两个儿子没有被传染。家里已经一贫如洗,对战胜疾病彻底失去信心的阿俊,准备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一起自杀。蔡卫平得悉后,连续几天花数小时给他做工作,同时,还请其他病情稳定的患者来开导他,以他们战胜疾病的亲身经历来鼓励他。蔡卫平又积极地联系慈善机构为阿俊解决小孩的生活、念书费用问题。经过一周的全方位思想工作,阿俊夫妇终于放心配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终于出院了。戒毒后的阿俊重新做人,开始新的工作。他还不定期地回到“红丝带之家”做志愿者,帮助那些像他以前一样需要帮助的患者。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误解和恐惧,而作为艾滋病治疗专家,蔡卫平总是对患者一视同仁。自从走上“治艾”之路后,蔡卫平甚至开始“疏友近患者”,只因他认“与艾滋患者交友是一个‘治艾医生’的职责”。
脱下白大褂后,蔡卫平与患者握手交谈,与他们一起吃饭,以此安抚他们的心灵。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争取多一点的时间和患者聊天,用自己的真心和关爱消除患者的顾虑,使他们安心治病。他经常利用初诊时间,当起了患者的“心理按摩师”,尽力帮助患者消除的恐惧感、绝望感,尽力让初诊患者在迈出诊室后有一个正常的心态来面对自已的疾患。
蔡卫平一般还会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患者,让患者在病情需要或者内心苦闷时打电话给他。他已经用行动让他的患者认为他们不是单纯的医患关系,而是朋友、是亲人,很多患者经蔡卫平治疗出院后,都千方百计想送个红包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我最想看到的是你(们)活着,红包、锦旗都不要!”蔡卫平说。
对于红包礼金,蔡卫平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觉得病人把生命交给自己,这种信任和肯定拿钱来衡量,真是让人无语。为了让病人安心,对一些送上门的红包礼金,蔡医生总是有他的处理办法——上交到医院有关部门作为患者的住院押金。
不计报酬 服务基层
作为国家艾滋病临床专家,蔡卫平除了到全国各地培训当地的医务人员外,还要到各地会诊和巡诊。他是公认不摆谱的“大咖”,“高大上”论坛说起业务神采飞扬,田间地头走访患者,劳心又劳力。河南、湖北、安徽、哈尔滨、贵州、云南、广西、山西、陕西,从关爱之家、县镇级医院到村卫生站,甚至艾滋患者的家里,无不留下蔡卫平的足迹。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外出常常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经常一个月都休息不了一天,而这些工作又经常没有报酬。
在安徽利辛县,蔡卫平看到一个艾滋病孤儿,父母都已经死于艾滋病,爷爷独自扶养着他,两人住在泥砖茅房里,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蔡卫平的心被小孩脸上的无助深深触痛,他把刚刚得到的300元交通费全部捐给了这位孤儿。
2005年以后,随着广东省监所系统展开对在押犯人进行艾滋病普查,蔡卫平又多了一项工作——到各个监狱、劳教所、戒毒所、看守所等地方巡诊,他每到一地总是亲自到监区去看患者,为他们解除疾病和精神痛苦。因此大多数出监的患者都会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找他们心目中最信赖的蔡卫平医生为他们诊治。在蔡卫平的感化下,他们不仅重新做人,还加入到同伴教育的队伍中,成为模范教育员。
2011年,广东省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成立,作为专家组组长的蔡卫平又承担起全广东省各地级市定点医院艾滋病治疗的技术指导、现场督导和医务人员培训工作。他走遍了全省21个地级市,在他的带领下,广东省艾滋病各项治疗质量指标在1年的时间内,从全国末位全部提升到国家标准以上。
蔡卫平的精湛医术,对患者的一片爱心,感染着同事、同行,更托起艾滋病患者的希望。
英国贝利·马丁基金会将2012年度贝利·马丁奖颁给蔡卫平,以嘉奖他在艾滋病防治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颁奖现场,他就将获得的10万元奖金,转赠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用于基层医护人员培训。
蔡卫平直言,从医不是轻松事,不能当一般职业仅为谋生,如果不用心,耽误的是性命与健康。他寄言,医生要担责,有付出,才有专业上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