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村支书 一心为乡亲
——追记福建宁德古田县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
又是台风,又是暴雨。
前不久,记者辗转赶赴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恰逢“鲇鱼”台风肆虐八闽大地。村民们紧闭家门,但谁也没睡一个安稳觉,因为很多破旧土屋又在狂风暴雨中“咬牙挣扎”。
“快来快来,山洪把护坡冲散了,有个电线杆要倒了。”村主任刘长务在村子里一脚深一脚浅地行进,发现险情赶紧喊人,“以前都是我和书记两个人一起。今年9月15日中秋节那天,为了抗击‘莫兰蒂’台风、确保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在排查隐患时不幸被急流吞没了……”
刘长务所说的书记是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见图,资料照片),终年45岁。得知噩耗后,全村人扼腕叹息,外出务工的村民专程回来吊唁。9月19日,古田县殡仪馆,花圈排满了三面墙,刘长务记得,当天去悼念的村民坐满了3辆公交车、13辆小轿车。当悼词念及“为了村民因公牺牲”时,村民们哭成一片。
伤心——
疏通桥洞时,他被湍急洪水中的竹竿顶入水中,瞬间被吞噬
“瞧,这就是周书记落水遇难的地方。”村民周传义指着家门口的一个石板桥涵洞说。庄里村坐落于半山腰上,多条山涧溪水汇聚成河。“整个水系就像一个大漏斗,涵洞就是漏斗的咀部,再加上河道弯窄、河底暗石多,这里水势稍大就会特别湍急。”
9月15日凌晨,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从14日20时到15日7时,卓洋乡累计降水量达127毫米。15日凌晨3点多,周炳耀和村支委张华忠在村里仔细排查隐患,挨家挨户叮嘱注意安全,两人相约于6时再次巡查。
“早上5时50分,我打电话约炳耀,得知他早已起床出门了。”张华忠回忆,“那时狂风裹挟着暴雨,打得人眼睛生疼。我和村主任找到书记时,山上的、路边的不少菇棚损坏了,竹子、菇筒等堆积物散落下来,把涵洞堵住了。”
水流受阻,河水暴涨,没过桥面,涌入周传义的土屋里。虽然离事发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记者仍能清晰地看到墙上的水痕有1米多高。“我家土屋还是父亲年轻时修建的,已经50多年了。山洪从后门涌入,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漂起来了。如果没有书记,整个房子可能就保不住了。像这么大的山洪,我印象里还是几十年前发生过。”周传义说。张华忠也说,当时如果山洪继续上涨,周边的房屋和村民就危险了,后果不堪设想。
危急关头,周炳耀果断踏上石板桥,双手紧紧抓着堵塞在桥洞的竹竿一头,使劲拖拽。一根、两根、三根……拔出第四根时,桥洞终于疏通。此前积压过多的洪水狠狠冲下来,还没来得及松手的周书记被竹竿顶了一下身体,掉落水中,眨眼间被吞噬。一个小时后,周炳耀的遗体才在距离庄里村5公里外的树兜村被找到。
贴心——
一桩桩,一件件,村里人记着他的好
“周书记平时就是责任心极强的人,他那天就是因为对村民安危的不放心。”刘长务带着记者绕过石板桥,沿着河水往下游走,没一会儿就到了周炳耀家。
周炳耀的家是一栋非常普通的二层小楼,这还是他大哥几年前修建的,后来半送半卖地转给了他,门口停放着一辆“比亚迪”二手小汽车。村民们都说这是全村的公交车、急救车。去年,张巧明刚4个月大的女儿突发肺炎,往县城医院跑了七八趟。“每次书记都随叫随到,夜里两三点找他,也是立即赶到。我们过意不去,硬塞一点钱,可他就是不要,还反过来帮助我们垫付医药费。”张巧明说。
村民周炳增也回忆道,有一年正值农忙,他请了隔壁树兜村的7名村民到家里“打短工”。傍晚雨下个没完没了,这七位怎么也坐不住,吵着要早点回家。忐忑之中,周炳增还是拨通了周炳耀的手机,毕竟是个“不情之请”。没几分钟,车就来了。送一趟,再送一趟,周炳耀毫无怨言。
据说,周炳耀很少能在家吃一顿完整的饭,经常都是在吃到一半时,被来求助的乡亲叫走。村民习惯喊他“耀仔”,进来第一句话常是“耀仔有空吗”,即便在忙,他也会先回答“有空”。对此,周家人似乎也从不介意他离席而去,只会默契地将他的碗筷和剩饭留在桌上等他回来,因为在家人眼里,村庄更像是周炳耀的家。“去年冬天村里遭遇特大寒潮,水管水表大多冻裂了,周炳耀懂得水电工技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挨家挨户地检查、维修。”一位邻居说。
村民的事大多是琐事小事,庄里村的交通之前不是很通畅,村民去乡里交电费有些麻烦,大家就把电卡送到他家;外出务工人员多,到了交社保的时间,或者家里老人有什么困难,大家就给他打电话。对于这些,周炳耀从不嫌麻烦,都会抽出时间到乡里代办。“前两天我家又没电了,自己跑了一趟乡里,让我又想起周书记。”张巧明哭了。
一桩桩,一件件,村里人惦记着他的好。“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平时见人都是带着微笑,从没见他红过脸。他父亲当了一辈子村干部,对他影响也很大。无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第一时间上门帮忙。”周传义说。正因如此,2009年周炳耀被推选为村支书,并且一直干到现在。
公心——
他对村子发展有思路,大伙信得过他,愿意跟着他干
沿着河往上游走便是村委会,这里以前是一所小学,墙面已略显陈旧,屋内也没什么办公家具。再放眼全村124户414人,之前多以种植水稻为生,基本是靠天吃饭,收入极其微薄;村里也没有集体经济,拿不出钱。在周炳耀每天办公的地方,村干部们再次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周书记的担当和付出。
由于早年在外务工,对食用菌的市场行情还算了解,再加上自家种植经营的效益还不错,当选村支书后,周炳耀就决定把推广食用菌种植作为“弱鸟先飞”的第一步。
“刚开始,很多村民担心有风险,几万块的投入毕竟是一笔大数目。周书记耐心解释、反复鼓励,还帮着筹措资金、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刘长务回忆,“村民刘长钟做生意经营不善导致家境困难,他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拿出3万元钱给他当启动资金,并帮他建起菇棚。现在这户人家在宁德市区都买上大房子了。”
“今年的水稻又遭殃了,被台风全毁了,幸好家里有两万个菇筒还能挣些钱。”看到记者,一个村民主动打招呼,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山坡上菇棚连片,如今全村已有近80户参与种植。
村干部们都说,周炳耀对村子的发展很有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执行力也特别强。“全村每年种植各种菇类60万袋,但村内公路是3.5米宽的机耕路,大货车进不来,影响商家来收购,所以修路又成了书记的一块心病。”刘长务说。
一边是修路要花几十万元,钱从哪里来?另一边,要致富先修路,不能等!周炳耀以“一事一议”的名义给乡里打报告,争取了一笔钱。他又到古田城关跑经费,只要跟修路有关的部门,一个个拜访,能要多少是多少。半年过去了,缺口还很大,周炳耀主动垫付了3万块钱。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8月,4.5米宽的道路硬化工程终于开工了。
“周书记是村两委里最穷的一个,也是最慷慨的一个,他总是跟我说‘做人做义气,跟钱没关系’。去年村里老人提意见,希望村里修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周书记听到耳里、急在心里,把攒下来准备给儿子举办婚礼用的3万元垫进去了,帮助村里买了一栋闲置房子并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至今这笔钱还欠着。”刘长务说,“可是前两天信用社的信贷员来,我们这才知道,他家反而还欠着6万元的贷款呢。”
“我们都信得过他,愿意跟他干,彼此是兄弟姐妹。基层工作再难,想想周书记就不觉得苦和累了。”村支委黄玉清满含泪水。据了解,担任村支书7年多时间,周炳耀想尽各种办法,带领村民硬化了6条水泥路面、建设了3条机耕路等,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09年的3480元上升到去年的12860元,原先脏乱差的破旧小山村有了新面貌。
信心——
努力接好班,要像他那样心里装着全村人
采访期间,雨一直下,淋湿了路面,也模糊了双眼。几个老人静静地坐在老年活动中心门口,像是在等着自己的“儿子”“女婿”回来。
“事发后,我一时没了主心骨,不知道该咋办了。”刘长务说,“自打去年书记连任以来,他就经常和我谈心,希望我接班,可我心里始终没底……不管将来怎样,我都要把这些年从他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发扬好,心里总要装着全村人。”
如今,台风又来了,周炳耀却不在了,可刘长务、张华忠等人顶上来了,他们一如既往地冒着风雨巡逻检查,努力确保村民安全。夜幕降临,记者在村委会的门前广场看到十五六个路灯架,听说这是周炳耀前段时间买来准备安装的,如今点亮村庄的事业只能留给后来人了。(记者张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