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⑰ | 一张纪念碟:一家三代工程师 守望传承工匠梦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1-16   字体大小:

  始建于1984年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在全国开创同时建成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场馆的先河,也是广州最大的体育场地之一,被誉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璀璨明珠”。这座地标性建筑的背后,离不开城市的建设者,离不开匠人匠心的专注与坚守。

图片

何美莹家中珍藏的纪念碟

  对于为建设天河体育中心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集体,政府曾专门颁发“建设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纪念碟”以资纪念。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何美莹家中便有一个,近四十载光阴过去,这个绘有七仙女图案的精美圆形陶瓷纪念碟,依旧鲜艳夺目。“我家的传家宝就是这个纪念碟,这是我父亲作为电气工程人员参与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设所获得的。” 何美莹说,“它承载着我祖父、我父亲和我三代工程师传承工匠精神的故事。”

  攻坚克难 孜孜不怠

   何美莹家是一个“工程师家族”。她的祖父是广州市设计院的电气工程师,祖父的堂兄更是北江大堤设计总工程师。建国之初,南粤大地百业待兴,正是有众多工程师的先锋开拓、勇于尝试,才为南粤大地的建设奠定了基调。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何美莹的祖父参与建设了广州火车站、中苏友好大厦、友谊剧院、东方宾馆等众多广州重要项目。这种光荣的使命感,激励着当时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何美莹的父亲也在长辈的影响熏陶之下,立志要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并在1980年追随祖父的步伐,进入了广州市设计院工作。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广东的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为迎接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天河体育中心于1981年正式开始筹划设计,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中心。如此重要的项目,在80年代并没有太多参考的案例,也没有太多前人的经验。作为一名年轻设计师,这个项目对何美莹的父亲而言是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困难和挑战。

   项目进行过程中,祖父给何美莹的父亲提供了很多建议和指导,老一辈人的经验、精神鼓励着她的父亲一步步攻坚克难,磕破项目上的电气技术问题。然而,在1983年,天河体育中心设计工作的关键时期,祖父因癌症逝世。面对家庭重大变故,何美莹的父亲依旧坚守岗位,带着祖父的梦想与心愿,高水平完成了项目电气专业的相关设计内容。

   1984年7月,天河体育中心成功动工,但要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中心,除了需有现代化建筑的建设,更需要如精准计时计分、LED大型显示器、运动照明、运动音响等电器设备提供支持。“对于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而言,我们国家还没有条件生产这些设备,只能通过外国采购相关设施。但这些设施如何应用到体育中心建设中,就需我的父亲去解决。”何美莹说,与外方洽谈、不同外方品牌技术的对比、根据外方设备修改相应的电气设计……她的父亲几乎每天都在工地现场处理相关技术问题。

   在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1987年8月,天河体育中心正式建成,成为国内首个一次建成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育中心。为纪念相关参与项目人员的贡献,筹建体育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相关人员发放广彩瓷碟。于是,这个承载着祖父心愿、父亲心血的纪念碟来到了何美莹家中。

  工匠精神 代代相承

   在何美莹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十分低调务实的人,对自身职业充满敬畏和热爱。“记得小时候,当时并未进入计算机绘图的时代,父亲的图纸都是手绘的。为了能交付更好的设计方案,父亲常常会将图纸带回到家中进行研究修改,因此,绘图的图板成为了儿时的书桌,父亲的绘图的水笔,也成为了我绘图的启蒙。”何美莹说。

  到何美莹读书的时期,计算机画图已经开始普及。晚上父亲加班改图,键盘声音便成了伴随何美莹做作业的背景音。“每次新闻报道中出现他曾经参与的项目工程,他的眼睛就会有散发出一种自豪的光芒,并会向我们介绍这个项目。那种自豪让我印象深刻。”何美莹说。

  多年来,何美莹的家人都悉心保管着作为父亲职业起点的这只广彩瓷碟,它代表着家庭中每一代工程师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在家风的沐浴下,何美莹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也选择成为一名工程师,继承家庭三代工程师建设祖国的“工匠使命”。

  这件传家宝,见证了在何美莹爷爷的教导下,何美莹的父亲敬业爱岗、精益求精,专注探研、开拓新工程建设的奋斗史。而今,作为建筑装饰设计工程师的何美莹接过了父亲的这个瓷碟,秉持着祖父和父亲的工匠精神,激励自己在事业路途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大湾区举行,何美莹的父亲参与建设的天河体育中心会作为承接相关赛事的场馆。这座走过近40年风雨的历史建筑,即将进行维护改造工程,以满足新时代竞赛场地标准。2023年相关改造工作正式开展,何美莹也成为了该项目的建筑装饰设计负责人,继续守护天河体育中心。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