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把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截止今年6月份,全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共93327人,覆盖率达8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参加率、基金实际利用率、现场理赔率、住院受惠率等多项指标均位于广州市前列。全区农民初步实现了常见病足不出村镇、大病才到区以上医院就医的目标,确保了广大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入该区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南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区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街镇和管理区成立相应的经办机构,行政村由村民代表组成合作医疗管理小组。为加强管理和监督,成立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监督委员会。
二是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要求各村在规定时间内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规定比率,并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区、镇、村分别组织人员深入村、户,通过广播、电视、大型咨询活动、海报、宣传栏等多形式多途径进行宣传发动,向群众宣传政策,通报信息,解答疑难,鼓励群众参与农村合作医疗。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健全筹资机制。建立了政府扶持、村集体支持、农民个人缴费的筹资机制。其中,个人人均筹资120元,区、镇二级财政将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投入扶持资金占筹资总额的50%。区财政拿出340万元作为管理经费、网络建设费、风险金和医疗救助经费。为使全区特困人员都能享受农村医疗,区政府还拿出10多万元,为3753名特困人员缴交了相关费用。
四是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制定《南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体实施方案》、《南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和《南山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镇、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保障基金专用账户,对资金实行封闭式管理,规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使各个环节资金运作的全过程,都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五是简化手续,方便群众。建立全区统一的农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实时监控,现场理赔。同时,设立咨询电话,方便农民查询了解报销的有关规定。实行第三方付费,不直接划拨给医院,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据统计,该区1?5月参加合作医疗的群众到镇卫生院就医的占65.1%,到区级医院就医的占29.13%,到市级以上医院就医的占5.18%。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大大地方便了农民就诊,减少了农民医药费用支出,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