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历史悠久,沉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区纪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以一报(番禺日报)、二台(番禺电台、电视台)、三基地(三个教育基地)、四广场(四个文化广场)、五进(进农村、社区、校园、家庭、网络)为载体,精心打造具有番禺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和启迪,努力营造廉荣腐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利用“一报两台”,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在《番禺日报》开辟廉政文化专栏,在番禺电台创建廉政之声,在番禺电视台拍摄廉政专题节目度,使廉政文化有形、有声、有像,加大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力度,及时将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以及取得的成果传播到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番禺日报》刊登党风廉政建设系列报道文章10多篇,并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期间开辟了党风廉政建大家谈专栏;番禺电视台专题录制了“和谐家庭篇”、“掩耳盗铃篇”、“原则价几何”等一批廉政电视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在全区电视网络连续播放。通过“一报两台”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
二、创建三个教育基地,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宝墨园为依托,创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宝墨园,是纪念宋朝清官包拯的旅游景点。番禺区纪委大胆创新,将该景点打造成为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主题公园,通过设立包公系列故事长廊、智破奇案故事长廊、廉政语录长廊和后人廉政警示系列标语牌等,将包公传奇人生融入到包公祠、清风桥、清心亭、龙图馆、宝墨堂、仰廉桥、治本堂、鉴清桥、二十四孝图、养“廉”池等园区景点之中,大力弘扬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清廉正直、为民造福的精神,丰富了宝墨园的清官文化内涵,让广大群众在旅游悠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二是以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依托,创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南村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冼星海纪念馆、番禺博物馆等资源,每年清明、国庆等节日,区里都要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地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重温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三是以番禺监狱为依托,创建警示教育基地。将该监狱建设成警示教育、电化教育、现身说法、实地参观等4个区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个经常受教育、灵魂受洗礼的场所。今年以来,全区共组织3000多名党员干部到基地进行警示教育。
三、搞活四个文化广场,发挥寓教于乐作用。番禺区纪委针对文化广场群众相对集中,文化活动较多的特点,以番禺广场、沙湾广场、石基广场和南村广场为重点,把廉政文化元素注入到广场文化活动中去,创建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如在番禺广场,区纪委定期举办反腐倡廉成果图片展览,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在沙湾文化广场,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广大干部群众比较熟悉的古代清官包拯、刘墉、海瑞、狄仁杰、况钟、于成龙等雕像,让干部群众在娱乐中,吸收历史文化精髓,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强化内在道德修养。
四、狠抓“五进”落实,全方位渗透廉政文化。通过建立纪检监察信息网络、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栏、廉政影厅、廉政书屋、古今廉政故事长廊,制作廉政故事、警句和漫画,开展“廉内助”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网络,把廉政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发挥廉政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