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局限于本村本土,范围小、视野窄、综合素质不高,以及防止因利益冲突引发“贿选”等徇私舞弊问题,增城市积极创新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模式,通过探索跨村选任党支部书记,选好配强支部带头人,增强农村干部队伍活力,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一、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针对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单一匮乏、素质不高、发展能力和带领群众奔康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增城市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打破农村党组织选人用人的地域界限,积极探索跨村选任村党支部书记,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首先选择10个行政村作为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全市所有的行政村,使之成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长效机制。
二、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制定了《增城市跨村任职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意见》,明确报名参加跨村任职的条件要求:一是中共正式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二是政治思想素质好。党性原则强,作风正派,廉洁奉公,顾全大局,群众基础好,无违法违纪记录,熟悉和热爱农村工作,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农村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发展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善于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有为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作出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三、规范选人用人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整个选任过程包括公布职位、个人报名、面试答辩、组织考察、研究讨论、双向公示、决定任命7个环节。首先在增城电视台、增城日报、增城之窗网站公布各镇街选任村党支部书记职位、人选条件、程序要求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对照任职条件,在本镇街范围内由个人自愿到镇街组织人事部门报名。各镇街党(工)委根据任职条件的要求,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后,确定参加面试人员。随后各镇街党(工)委成立由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中层正职组成的考评小组(7?9人),对参加面试人员进行面试答辩。根据面试答辩的成绩,按照1:3的比例确定差额考察对象,再由各镇街党(工)委派出考察组,到考察对象所在党支部,通过个别谈话、书面测评或评议等方式,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意见,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并将考察对象名单和相关材料送增城市委组织部备案。完成以上程序后,各镇街党(工)委召开党委会,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拟任职人选,报市委组织部审核后,分别在任职人选所在的党支部、拟任职的村和镇街机关进行任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满后,由镇街党(工)委按有关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四、强化选人用人管理。按照“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的要求,注重从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入手,确保跨村选任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一是实行试用制。明确跨村选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试用期1年,试用期满后,各镇街党(工)委对其进行考核,考核胜任的,才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考核奖惩、待遇保障、教育培训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公平合理、绩酬挂钩的原则,参照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水平,由镇街财政统一发放跨村任职的党支部书记工资。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努力为跨村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对在跨村任职中成绩突出的,通过评先评优等形式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