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州市行政监察工作通报
余向阳
2009年1月7日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由我向大家通报2008年我市行政监察工作情况。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位特邀监察员、政风行风督察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行政监察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执法监察,保障政令畅通
(一)抓好监督检查,完善四大要素市场建设。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设,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建设。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全市建设工程进场招标项目3057宗,中标价856.7亿元,与招标限价相比下浮5.48%,节约投资概算35.6亿元,有效遏制了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加强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监督检查。督促国土等部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规定。围绕第八次卫片检查发现的问题,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案件。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推进探矿权、采矿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加强产权交易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截至2008年11月30日,我市共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449宗,涉及企业资产总额317亿元。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开展政府采购工作调研,进一步完善采购中心工作制度。推动有关部门做好市政府采购中心和市信息工程招投标中心合并工作,并将全市集中采购机构和分散机构统一纳入市政府采购中心。2008年1?9月,全市实施政府采购预算 83.1亿元,实际采购金额77.5亿元,节约资金5.6亿元。
(二)抓好挂牌督办,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市监察局会同市环保局,对12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实施挂牌督办,涉及白云、番禺、南沙等8个区、县级市的146家排污企业,向8家责任单位下达《广州市环境保护挂牌督办任务书》。目前已关停企业140家,其余企业也基本完成整改任务。积极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监督和奖惩机制,加强对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抓好清洁生产工作,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和“退二进三”,以及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工作。
(三)抓好查处重大事故调查处理,促进生产安全。2008年严肃查处了荔湾区“2.29”火灾事故、白云区“3.11”坍塌事故、黄埔区“3.13”爆炸事故和“9.23”火灾事故、广州大学城“4.30”窒息死亡事故等8 起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责任事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15 人, 其中县处级干部2人,科级及以下干部6人,其他人员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4 人。
(四)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和政风行风督察员的作用。按照“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增强代表性”的要求,圆满完成“两员”换届工作。组织拍摄了反映“两员”工作的电视专题片。多渠道、多方面组织“两员”代表参加了抗震救灾物资监管工作、公共企事业单位对外办事公开检查及行风热线点评等专项工作,扩大了行政监察工作的影响力。
二、突出效能监察,改善行政管理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与省监察系统的对接。推进区(县级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逐步将系统监管范围扩大到街、镇。推行区(县级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绩效评估机制,逐月对各区(县级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工作情况进行评分和通报,下一步将把电子监察工作绩效评估扩大到市直部门。截至2008年底,我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已基本实现省、市、区三级联网,市政府有51个政府部门816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电子监察。目前电子监察系统正在向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财政预算、药品采购等工作领域拓展。
(二)围绕“创文”主题,积极推进党政机关效能建设。围绕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党政机关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围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行政效能、政府诚信和反腐倡廉三个满意度,组织开展了市民“开放日”、“大接访”活动,让市民代表近距离了解政府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的工作,面对面开展沟通交流,进一步增进政民关系。
(三)抓住热点问题,全面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加强救灾款物监管,组织督导组赴汶川和有关单位检查地震救灾款物的接收、拨付和管理情况,确保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会同市物价局对三家不按规定擅自涨价的成品油经营企业依法进行查处,维护成品油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在全市组织开展“四类资金”的清理检查工作。督促审计部门对71个部门、单位开展4个阶段的专项审计,提出审计建议31条。规范教育收费,开展春季教育收费检查工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取消住宿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工作的落实。加强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监管,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在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监督中央、省、市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坚决查处公路“三乱”,进一步清理镇街检查考核项目。
(四)加强行风建设,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2008年,在我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市文化局、市市政园林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着力提升部门勤政意识、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在评价方式上,将单位自评、行风评议团、基层评机关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同时委托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对被评单位行风情况进行社会抽样调查。据统计,2008年全市行风评议工作共向社会发放公开信1.8万份,发放调查问卷2.3万份,设立意见箱226个,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275项,解决或回复229项。经过行风评议,建立、完善规章制度131项。
(五)发挥热线作用,办好《沟通无界限,行风大家谈》节目。进一步加强热线节目建设。2008年来,将上线对象由市直机关扩大到区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将节目录播频率由每月组织1个单位上线、播出1期节目改为每月组织1?2个单位上线、播出2期节目。截至2008年11月底,先后组织市物价局、白云区等15个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上线,播出节目22期,收到群众投诉和咨询225项,通过跟踪督办解决219项,办结率为97%。进一步完善热线节目群众咨询、投诉登记制度,加强问题督办。热线节目为新形势下改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提升政府服务意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六)强化窗口监督,加强市政务中心效能建设。为提高政府窗口部门服务水平,制定下发了政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5个行政效能投诉箱和效能投诉现场受理窗口,安排专人值班,加强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监督。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市11个窗口单位17个投诉箱共收到投诉信件37件,已办结34件,办结率为92%。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审批事项的28个政府职能部门共736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电子监察;两次组织对政务中心暗访,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责成有关单位对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2008年11月25日,专题将两次暗访的录像向市委常委会议作了汇报,在政府各部门中引起了很大震动。调查显示,市政务中心启用以来,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2008年8月份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对政务中心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99.99%。
三、深化廉政监察,推进政风建设
(一)着力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力度。积极探索、规范运用监察建议和监察决定的方式,制定下发了《关于使用监察建议的暂行规定》。为加强工作指导,组织12个区(县级市)的监察局局长,以“如何有效运用行政监察手段”、“行政监察工作中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和“违法用地责任追究”为主题开展三次研讨。2008年,市监察局共向政府有关部门发出通报1份,监察建议书5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08年1月,市监察局就市市政园林局和市高速公路总公司在浔峰洲收费站移交过程中相互扯皮的问题,给予市市政园林局通报批评,责成两个单位作深刻检查、整改,同时要求市直部门对行政效能方面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检查。针对2008年黄埔区发生的“3.13”爆炸事故,向事故的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厅和黄埔区政府发出监察建议书,提出对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和工作整改的建议。通报和监察建议书的使用,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对全市各部门的工作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有关制度建设。截至2008年11月,共完成67件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审核。其中,在去年推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市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工作制度初稿。配合市信访局制定了《广州市信访工作首办责任制》的规定。联合市法制办完成了《广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的起草和修订,该《办法》已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为配合和推进该《办法》的实施,举办学习贯彻该《办法》等规章培训班,并编印该《办法》简明学习手册,会同市普法办下发全市。制定了《市纪委监察局关于运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实施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重大损失领导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广州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财经责任问责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广州市监察机关实施〈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的工作细则》等多项规章,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化建设。
(三)进一步深化源头治腐工作。组织召开全市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2008年政府行政部门廉政勤政的工作重点。抓好“三公开”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配合工作。配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组织对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政务公开考评落后单位的整改。首次组织对市属教育、医疗、供水、供气、公交、计划生育、环保等行业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进行考评。组织开展对各区、县级市村务公开工作突击性抽查。配合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召开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十年来的厂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建设。积极探索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途径,推进《广州市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
(四)全面加强行政监察理论研究。充分利用监察学会这个平台,积极开展行政监察理论研究。推进“五个一”工作,即建立一个基地,在广州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挂牌建立了广州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办好一个刊物,即《广州纪检监察研究》;开好一个研讨会,即与广州大学和中纪委联合举办了“全国高校廉政研究机构2008年度联席会议”;完成一批研究课题,即形成了一批对加强我市廉政建设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打造一个品牌,即“羊城廉政论坛”开展工作活跃。
(五)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组织对各有关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回头看”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加强治理商业贿赂宣传教育,利用“廉政大学堂”举办一期国企人员治理商业贿赂专题讲座,举办了一期治贿工作专兼职工作人员培训班,组织开展了治贿公益广告征集工作。加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研究,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论文征集活动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期调研。继续保持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高压态势。2008年,全市共查结商业贿赂案件439件,涉案金额42110万元。其中,刑事处理216件,行政处罚231件,涉及公务人员40人,其中处级干部22人。
(六)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008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7765件(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22件348人,其中立案查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案45件48人(含市管干部6件6人),给予党纪处246人,政纪处分96人,党纪、政纪双重处分60人,移送司法机关32人,刑事处理91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686.25万元。
以上是广州市监察局2008年工作基本情况。2009年,广州市监察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纪委、监察厅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惩防体系建设五年《工作规划》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中央、省、市纪委全会及政府廉政工作会议有关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三是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四是充分利用各种行政监察手段,继续开展行政责任追究;五是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六是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抓好行政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这些工作,继续为广州市廉政勤政建设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