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广州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政府礼堂组织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广东省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去年以来开展治贿专项工作的成绩,布署下一阶段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任务。会议由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副组长谢宝怀主持,副市长、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组长陈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陈国强调:要加强对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持续营造反商业贿赂的浓厚氛围,积极推进非公有制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稳步推进以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长效机制建设。
陈国指出,去年以来我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的成效。一是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治贿组织机构得到巩固。根据推进非公领域治贿工作的需要,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新增了市民政局、市工商联、市总工会为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39个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调整为42个。二是持续营造治贿氛围,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所增强。各单位充分利用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板报、发信息简报、举办专栏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治理商业贿赂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三是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综合治理成效比较明显。各单位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把治贿工作与本单位、本部门的职能任务及预防腐败工作紧密结合,让治贿工作渗透到反腐倡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既突出专项工作的主题,又彰显打防并举的综合效应,在重点领域和敏感行业防治商业贿赂方面取得突破。四是保持办案高压态势,商业贿赂犯罪得到一定程度扼制。全市各级执纪执法机关,围绕重点治理领域,不断完善线索移送、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大了对违纪违法的打击力度,突破了一批商业贿赂案件。从2008年至今年6月底止,全市共查结商业贿赂案件636件,涉案金额5.9亿多元。其中刑事处理案件328件,刑事处理328人,涉及国家公务员64人;行政处罚案件308件,行政处罚308个单位。五是积极探索创新,非公领域治贿工作取得新进展。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内力”和“外力”相结合,继续以增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免疫力”为目标,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强化内控和自律机制建设;同时,以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加大查处行贿案件力度为配合,在强化 “外力”监管上下功夫,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和单位依法合规诚信经营。
陈国强调:下一阶段,我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抓好六个方面。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对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来,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各部门各司其职”的治理商业贿赂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既有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和工作渠道,进一步发挥各级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努力推进全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持续营造反商业贿赂的浓厚氛围。各有关单位要创新教育形式,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深入开展反商业贿赂宣传教育。要积极协调本地主要新闻媒体,开展新一轮反商业贿赂宣传,为专项治理再鼓劲、再加温。要结合创文明城市活动、“首善之区”建设活动、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和纪律教育月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治理商业贿赂宣传教育活动,掀起反商业贿赂宣传活动的新高潮。三是进一步深化“难点”治理,积极推进非公有制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要借助非公领域党群组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平台,加强内控、自律机制建设,强化“内力”约束;同时,以市场诚信建设为抓手,以遏制行贿行为为目标,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外力”监管,加大对各类非公有制组织商业贿赂行为的惩戒力度,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四是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以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长效机制建设。要积极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建立企业信息共享数据库和企业信用综合评级系统,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把是否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尤其是行贿行为作为市场准入和退出的重要依据;要探索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推动全市的诚信体系尽快建立。五是进一步增强打击力度,严惩各种商业贿赂犯罪。要始终保持惩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继续加大对六大重点领域和九个重点方面的商业贿赂大要案特别是窝案、串案的查处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办案的整体合力。六是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自查自纠成果,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防止已纠正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反弹回潮。要加大督查工作力度,认真查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堵塞工作漏洞。要强化对经济、金融活动的管理与监督,有效防止商业贿赂发生。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成员,各区(县级市)、市直各有关单位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市纪委有关室负责人共100余人。 (穗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