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广州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在广州市新闻中心举行廉洁广州建设第三次定期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纪委常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同志主持发布会并向媒体记者通报了广州市纪检监察系统推进"反腐倡廉智能化工程"进展情况并回答了现场媒体记者的提问。发布会还邀请广州市工商局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组长朱晓明通报了广州市工商局利用执法软件系统实施行政处罚工作情况。驻穗各新闻媒体及广州市纪委监察局有关室厅负责人参加了发布会。
据悉,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广州市纪委监察局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服务保障促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为目标,以廉洁广州建设为统领,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促进公开透明为原则,以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运用科技手段,着力破解工作难题,有效提高了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加强对智能防控工作的领导,市纪委监察局成立由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室厅负责人任成员的反腐倡廉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了智能监察室、预防腐败室,并于6月1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挂牌成立了市预防腐败局,为广州市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推进反腐倡廉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据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廉政风险智能防控工作,明确要求纳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之中。为此,市纪委注重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了智能防控工作的联席会议机制,使之与智慧城市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实施。同时,经过认真调研,确定了"整合、深化、融入、拓展"的"八字"工作方针,提出了"3668"的建设思路,即构建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套制度"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体系。建设"六大系统"分别是:廉政风险排查系统、综合电子监察系统、预防腐败信息系统、网络反腐舆情监测系统、农村廉情预警防控系统、案件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六大功能",即风险排查、分析研判、实时监察、预警纠错、协同办案、在线指挥。覆盖"八大领域",包括行政机关、基层农村、国有企业、社会领域、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监管、公共服务行业、执纪办案等,努力以现代科技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创新发展。
据通报,广州市在加强权力监督方面创造性地引入了智能技术,突破现有监督机制体制的局限,针对当前行政执法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特别是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难以得到有效监督约束,导致违纪违法案件易发高发的实际情况,以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原则,以规范和监督自由裁量权行使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智能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了具有广州特色的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执法行为涉及的9个方面共16个高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控、在线监察。从2012年9月1日起,首批7个试点单位全面推行行政执法网上电子监察。截止10月底,共监察执法案件17482宗,系统上线以来案件异常率比8月份下降了18个百分点,有效破解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标准细化难、裁量异常发现难、执法过程监督难及违规裁量追究难等四大难题,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防范了执法廉政风险。
据通报,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摆在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在创新手段方法、推进智能防控上下功夫。比如,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社会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关切问题之一,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用药监督管理,市纪委监察局会同市卫生局开发建设了"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该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将规范、合理用药的相关规定电子化、流程化,对医生用药情况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控,从而实现对医院非常态化用药现象的及时发现、提示、预警、纠错和规范。"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于2009年建成,设置了用药监控、处方监察、异常警示、占比提示、统计分析等模块,将全市9家市属医院纳入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廉洁化。自2009年建成应用至今,市属医院不合理用药处方下降了25%,各医院药品收入比重均控制在都在规定的45%以下,年减少药品费用人均每人次达人均每人次50元以上。
据悉,电子监察技术具有公开透明、运行留痕、程序固化、监督刚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抓手。为切实抓好农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强化群众监督工作,市纪委监察局建设了广州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该平台具备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电子监察、网上投诉、网上评价等功能,覆盖了全市7个区34个镇1142个行政村。群众可通过市纪检监察门户网站"广州市反腐倡廉智能化管理平台"栏目、有线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免费查询各村详细的村务、党务、财务等重要信息,市、区主管部门也可以利用平台的电子监察功能对农村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依托这个信息公开平台,开发建设了农村廉情预警防控信息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农村"三资"运作情况的监管,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与农村和谐稳定。
发布会通报,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坚持以改革为统揽,以完善和拓展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力度。比如,市纪委监察局主动适应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开发建设了政府采购电子监察系统、信息工程建设招投标电子监察系统和政府投资项目电子监察系统,通过采集各业务流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出风险点,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和纠错,有效预防这个领域的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发生,较好发挥了市场配置公共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源头治腐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又如,为配合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纪委监察局逐步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利用系统对行政审批工作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加强预警纠错、开展绩效评估等,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时效,规范政府行政审批行为。
据通报介绍,市纪委监察局以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智能化为抓手,按照"3668"的工作思路,着力建设六大系统、强化六大功能,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开发启用了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系统对行政执法主体、程序完整性、执法时限、自由裁量、行政听证、行政强制、特别程序、公众参与和信息完整性进行监察,使执法者进一步受到了刚性约束,减少了权力弹性空间,规范了执法权力公平公正公开运行。同时,执法对象和群众可以在电子监察系统内进行意见表达,对行政机关的处罚结果可以进行有效意见反馈,防止了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廉政风险,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通过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综合分析、投诉处理等功能,对每个审批服务现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在每个岗位设立服务评价器,对违反审批程序、超过审批期限、违规收费等情况通过自动发出警告信息,月底对每个审批部门进行绩效评估和排名,使行政审批办理过程实现了"看得见、管得住"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工作人员作风转变,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是开发启用了廉政风险排查系统。通过系统开展风险排查,建立了各区(县级市)纪委和市直单位共59个单位、部门共37348人的廉政风险数据库,包括各单位、部门梳理出来的职权目录、风险点、表现形式、风险级别、防控措施等,共排查风险点39592个,制定防控措施46541条。该系统不仅统一了廉政风险排查工作标准,规范了全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而且实现了岗位权力公示公开、人员自我教育与自律、亮权示险接受监督的目标,为进一步开展实时动态监督、强化风险智能防控奠定了基础。同时,结合风险排查情况,市纪委监察局紧紧抓住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等廉政风险较高的重要部门、关键领域,加大了智能防控监管力度,坚持把制度规范融入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通过发挥电子监察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跟踪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对权力监督的刚性化、常态化和智能化,促进了权力的规范运行。目前,已经开发建设了公共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包括政府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国有土地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和医疗卫生等电子监察系统,正在向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和重大资金使用、"三公"经费、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公共资金管理行为和政府信息公开、国企"三重一大"决策、社会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拓展、不断深化。
三是开发启用了广州纠风网。为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市纪委监察局开发建设并于今年9月上线了"广州纠风网",用以受理、转办和回复群众对政风行风等问题的咨询和投诉,并对各单位处理投诉问题实施预警、督办和考核,有效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解决了一批关涉群众切身利益和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自9月开通以来,共受理网络投诉46件,均已督促及时办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针对近期出现的"房叔"事件,市纪委监察局正按照省纪委的统一部署,着手整合公安、工商、国土房管、税务等部门信息资源,建设预防腐败信息系统。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的智能比对和筛查功能建设,从中发现反腐工作线索,让"房叔"们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