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环保局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入手,以加强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廉洁化工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积极倡导、有效监督和严厉惩治,大力营造公开、高效、透明的廉洁服务环境,为建设美丽广州提供有力保障。
一、改进作风,力促环保服务高效化。一是开展慵懒散奢专项整治工作。出台深入开展整治慵懒散奢专项工作实施意见,从5月份开始,在市环保局机关大楼内开展网上行为监控,整治办公时间上网玩游戏、炒股、网购、聊天等行为,屏蔽迅雷下载、P2P流媒体、电子游戏、在线游戏、联机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网站,同时在局机关大楼电子屏幕设立曝光台,对于明查暗访中发现的庸懒散奢现象每月进行一次曝光通报并作出相应处理。二是对环保热点问题挂牌督办。2012年,对河流重金属污染等5个突出环境问题及20家重点企业进行联合挂牌督办,促进了各区、县级市解决市民身边的环保问题。采取与监察部门同时约谈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方式,推动了花都区对巴江河、新街河流域34家电镀企业停产整顿,巴江河流域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对环境信访投诉件重点督办。将廉政建设与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进一步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认真查处公众环境信访投诉案件,做到及时接报、及时查处、及时反馈。坚持每月开展局领导接访、每季度开展信访回访等制度,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2012年市环保部门共受理群众投诉14798件,均及时办理。
二、简化审批,力促环保服务阳光化。一是压缩审批时限。推出首席代表接待、项目催办、电话预约申报、绿色通道项目跟进、咨询指引以及连续办理指引等8项服务新制度,使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报告表的审批时间分别由60和30个工作日缩短为15和1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由3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环评文件初审时间由3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审批速度分别提高了85%、75%和50%,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骨干环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明晰审批流程。在广州环保网、环保审批系统、审批窗口和环保门户网站公布环评审批流程、注意事项、法律法规等文件和便民服务事项,方便公众及时了解审批进度;同时用手机短信告知环评审批流程和手续程序等,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公开晒权,力促权力运行透明化。一是界定环保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权幅度,杜绝权力寻租。市环保局制定实施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暂行规定》,明确了7大类21种主要环境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裁量幅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二是实行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六公开”、“三公示”,将行政权力“晒”在阳光下。公开环评审批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审批依据以及办事结果,对环评文件实行受理公告、审批前公示、审批结果公告,接受公众监督。局政务窗口连续3年获市政务中心“标兵窗口”称号,服务“满意率”连续9年100%。三是深化政务公开,提高环保公共服务透明度。所有的行政审批和行政备案均在局政务网站上公布,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对环保部门的决策、执行全程监督。局政务网站被省政府评为 “2012年度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并评为广东省地市环保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第一名、全市一类市直部门网站绩效评估第一名。
四、强化制度,力促权力运行规范化。紧紧抓住环保领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重点环节,积极构建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堵塞廉洁漏洞,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是建立和完善审批制度。制定重大环保建设项目审批委员会制度、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批制度、补助资金项目会议等制度,强化对局重大决策事项的监督。二是建立健全执法配套制度。包括《环保执法与执法监督制约管理办法》、《环保信访案件处置细则》等11项规定,使执法工作有据可依。三是制定《个人廉洁承诺书》监督管理办法和处罚规定。开展全员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点排查,并签订《个人廉政承诺书》,加强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四是积极探索建立环保系统公共服务廉洁化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环保公共服务事项公开制度,拓展公开路径,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营造环保全行业公开、高效、透明的廉洁服务环境。
五、智能监控,力促权力监督科学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公共服务、行政审批等业务流程的实时监控,排除“人情”和“关系网”的干扰。一是将业务系统与电子监察系统对接。完成了市环保局行政审批系统与市纪委行政执法电子监察智能系统对接,实现了纪检监察部门对市环保局环评审批系统的在线监控和信息自动收集,加强了对环保系统行政审批全过程的实时监督。二是及时升级广州市机动车排放监管系统。针对机动车排气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问题,增加了对检测过程、检测数据的实时监控功能以及视频监控功能,堵塞监管漏洞。三是积极建设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系统电子平台。搭建综合性智能化管理平台,对环保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委托、行政执法进行实时监察,不断提升环保领域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