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着力打造政风行风热线电视节目品牌 5年75位“一把手”上线解决民生问题4088件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1-11-16   字体大小:

  2006年以来,广州市以“展示部门风采,倾听百姓心声,接受群众监督,促进政风行风建设”为宗旨,以政风行风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沟通无界限  行风大家谈》电视节目品牌。5年来,节目先后安排5位市领导和75位单位“一把手”在节目中和市民群众面对面沟通,听取意见并接受投诉,迄今已播出124期,解决民生问题4088件,深受广大市民的信任,已成为广州纠风工作的一个品牌。


  一、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热线节目始终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选题、安排上线单位和筛选上线内容,做到广覆盖、宽辐射,增强工作针对性与渗透力。一是及早研究确定选题。每年年初,市政府纠风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全年选题角度和重点,部署全年工作,明确具体要求。2011年初,在分析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基础上,将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城市绿化、社区管理、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问题确定为年度上线课题。二是精心安排上线单位。根据年度上线课题,精心选择牵头、主责单位上线回应。2009年,针对群众关心的城市建设、亚运筹备、全民健身、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移动通信等热点问题,先后安排市建委、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交委、中移动广州分公司等单位上线。三是认真筛选上线内容。通过筛查上线单位信访件,选取市民反映的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上线内容,确保解决一个问题、惠及一批市民。市农业局解决天河区城中村污水灌溉菜地问题,市建委解决偏僻路段路灯少容易引发夜间出行不安全问题,市体育局在网上建立“全民健身信息平台”公布体育场所信息等,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全方位畅通参与渠道。热线节目采取以电视台现场录播为主,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络、政府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跟踪报道的联动方式,通过播放明查暗访短片、现场群众提问、电话提问、查办问题、跟踪督办回访等环节,着力营造“上线就是现场办公,上线就是主动接受监督,上线就是更好地为社会、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氛围,确保热线节目电视可看、报纸可读、电台可听、网络可点。 


  二、策划市领导和单位一把手上线,直面群众诉求。一是市领导带头上线,拓展工作深度、提升节目影响力。市领导带头上线,高调关注作风建设和民生问题,对各级政府部门产生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一系列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民生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提升热线节目影响力。热线节目开播5年来,市纪委书记、副市长、人大副主任等5位市领导先后走进节目演播大厅,直接倾听市民群众的投诉和疑问,妥善解决一批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安消防、民政、三农等难点问题。二是坚持单位“一把手”上线,形成“一把手”抓作风建设的工作格局。热线节目坚持区、县级市和市直单位“一把手”上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亲自督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线单位把全面排查本单位民生信访问题和政风行风问题,作为节目录制前的必修课。增城市上线前,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500多件,多数问题在节目录制前已得到解决。

 

  三、健全节目运作规范,实效取信于民。热线节目坚持不作秀,不刻意炒作,以解决群众诉求、促进政风行风建设的实效树立公信力。一是建立“一把手”上线制度。明确政风行风热线“一把手”上线要求:上线前,“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热线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上线工作方案,全面排查本单位在作风建设和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尽量在上线前进行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做到心中有数、回应得体;上线时,“一把手”现场回应由到场群众、媒体记者、网络、电话、暗访短片、外景连线、行风评议员和节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上线后,“一把手”对节目反映的典型问题亲自过问,督办解决落实。二是建立督办问责制度。市政府纠风办将热线节目反映的问题逐一列表并随督办通知发给上线单位,要求限时办理并回复市民。重点问题实行重点督办,要求上线单位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由电视台派记者进行跟踪回访拍摄,并在回访环节播出。在处理群众投诉过程中,对严重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由相关部门进行问责。南沙区上线时,市民反映一安置房项目建成3年但因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未交付使用,南沙区纪委监察局迅速启动问责程序,同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维修,妥善解决困扰拆迁户多年的问题。三是建立考评制度。将节目现场观众满意度、群众对上线单位解决问题满意度以及市政府纠风办对上线单位组织工作和工作成效评价纳入考评体系,在全市进行通报,通过考评强化上线单位的工作责任感。

 

  四、注重改革创新,擦亮热线节目品牌。近年来,热线节目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完善媒体合作模式,不断提高实效、扩大社会影响。一是拓展上线单位范围。上线单位范围从市直单位拓展至区(县级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最近热线节目走进社区,安排镇街、社区上线。单期节目上线单位由单一部门发展到根据节目需要数个单位同时上线,形成政府与群众沟通的立体网络。二是推动热线节目向基层延伸。对有条件开办热线节目的区、县级市,市纪委监察局、市纠风办积极提供技术支持。2009年,增城市开办热线电视节目,实现热线工作向区县延伸。三是丰富热线节目形式和内涵。在节目现场,播放暗访短片,电话连线、外景连线、网络提问、记者提问,网络文字直播,行风评议员点评、政风行风督察员举牌评价、现场观众测评,热线节目形式和内涵日益丰富,政府与群众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四是提高热线节目播出频率。热线节目从最初每月播出一期、二期,到现在每周播出一期,加大沟通强度,稳定受众群体,提高收视率。目前,每月4期节目中,两期节目继续安排单位“一把手”上线,两期节目作为灵活选题节目,发现问题随时曝光,解决个别单位“上线热、下线冷”问题。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