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南沙区大力推行厉行节约工作,全面压缩、降低和削减公务用车和接待费用,努力创建“节约型”南沙,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2009年全年,车辆购置和运行费用比2008年下降了11.63%。公务接待费用比2008年下降了27.93%。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为切实贯彻厉行节约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严格遵守上级有关规定,健全规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切实节约财政资金。区纪委会同发改、外事、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从严把关,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在强调纪律的同时,充分利用 “南沙新闻”电视栏目、政府网站和区纪委党风廉政网等形式,加大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工作落实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领导带头过紧日子,发挥示范作用
区主要领导不仅带头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严格执行用车规定,而且每逢重大节日,都不怨其烦地再三重申要严格公务用车,严禁公车“穿州过省”办私事。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监督检查,确保廉洁用车。在车辆配备上,区主要领导带头刹住攀比歪风。区长罗兆慈同志的公务用车使用多年,直到行使了40多万公里超过了规定的报废里程才更换新车。由于区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在全区形成了过紧日子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前期摸底,在预算上量化压缩指标
在年初编制预算前,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摸清各部门、各镇街2006年至2008年各项指标的实际发生数,严格按照要求压缩各项经费预算。在严控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的具体工作上,实行五个“一律”的措施,即:购车预算、运行费用一律按年初预算执行;车辆燃油、维修等支出一律实行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对已用完运行经费的车辆,区财政局一律停止报销车辆运行经费,收缴车辆加油卡;一律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对号加油;凡因工作业务需要提出增配配车辆或增加运行经费申请的,一律集中统一提交开发区(区)用车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从严把关、透明公正,有效控制了开发区(区)机关公务车辆的增加。在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方面,严格实行“双严”政策,即:严格控制接待费用支出,严禁各种名目的公款宴请和送礼现象。公务接待坚持有利于公务、节俭实在、杜绝浪费的原则,严禁领导干部以各种形式用公款请客送礼,对违规者严肃查处。
四、主动延伸,堵塞漏洞
为保证厉行节约工作取得实效,区委区政府明确规定严禁党政机关以各种名义向企事业单位转嫁、摊派和报销费用。区纪委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省市有关部门的精神,制定了《广州市南沙区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并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小金库”专项工作,坚决从资金来源上堵塞漏洞。
五、加强监督检查,构建长效机制
为确保厉行节约的作风长期坚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构建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南沙区加大监督力度,采取内外结合,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一是建立定期在网上通报车辆运行经费支出情况制度。对各单位公务车辆运行经费支出情况,每季度根据区结算中心提供的全区公务车运行费用数据,通过区机关OA网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通报内容除了车辆单位名称、车牌号、车辆维修费、路桥费、油费等。对费用超支的,及时提醒,发现严重问题的,及时查处。与此同时,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布了厉行节约工作措施和成效,设置了举报电话和意见举报箱,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动态监督,有效控制车辆的运用费用。二是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对政府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为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为人大监督创造条件,区委区政府从今年起,增加向人大报告的次数,并要求所辖镇也相应增加。三是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区审计局与之合署办公的体制优势,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与发改、外事、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一起,齐抓共管,切实履行职责,从严把关,加强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