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破解异地监督难题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黄埔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19-04-30   字体大小:

  “帮扶项目多,帮扶资金巨大,外派扶贫干部近百名,只有监督跟上了,脱贫攻坚才更有力度。”为推进精准监督执纪,解决扶贫项目、扶贫干部异地监督难的问题,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纪委监委联系贵州黔南州、广东清远、梅州等地市纪委,创新扶贫领域异地监督机制制度,强化执纪问责,破解扶贫领域异地监管难题,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建立扶贫领域异地监督执纪监察协作机制。建起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扶贫干部三级联络机制,扶贫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情况有人了解和掌握。建起委托日常监督机制,将对派出的扶贫干部帮扶期间的日常监督执纪监察工作委托给当地纪委监委负责,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扶贫一线,织密监督网络。建立联合办案机制,问题线索双向移送,信息共享,对扶贫领域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成立联合调查组,加强对违纪违法干部的问责处理。

  建立扶贫干部廉政档案填报制度。针对扶贫干部在被帮扶地方担任领导职位,掌握大量的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决策权的实际。区纪委监委探索创新监管机制,制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扶贫干部廉政档案填报工作方案》。将填报范围拓展到科级干部及以下人员,将外派到被扶贫、帮扶地区参与扶贫、帮扶工作的人员,包括机关干部、工勤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和国有企业人员全部纳入填报范围,在廉政档案信息系统中专门标识,实现全覆盖。从制度上实现动态管理,摸清扶贫干部“廉情”底数,让扶贫干部监管和使用有据可依。

  制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清单。针对扶贫任务以产业帮扶为主的特点,区纪委监委会同财政、审计等监管部门梳理全区2016年以来有关案件查办、财政检查、审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研判归纳出当前扶贫工作的易发多发问题,制定印发《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清单》,列出问题清单20项,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扶贫干部分别从项目审核、资金用途、办公纪律等方面,对照检查,查摆整改问题,明确纪律红线。

  加大扶贫领域案件查处力度。对全区扶贫领域线索“大起底”,深挖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不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工作的案件查处力度,2016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案件38件38人,通报典型案件3起,不断释放从严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信号。同时,加强对扶贫干部的警示教育,委派相关负责同志带队赴清远市阳山县、新疆自治区疏附县通报扶贫领域查办案件的情况,教育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警钟常鸣、底线不破。

  “坚持扶贫领域监督机制和制度创新、执纪力度不减,脱贫攻坚工作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该区开展的广东阳山县脱贫攻坚、广梅产业园和广清产业园对口帮扶、东西部协作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光伏发电“造血式”帮扶项目、黄埔学校、养蚕项目等重大帮扶项目在各地陆续建成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