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打造村社干部监督闭环
来源:白云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19-05-16   字体大小:

村社干部换届选举“六公开”,党务村(社)务财务三公开的“白云模板”,村社干部“三述”,给村社干部建立廉政档案,村级监察站全覆盖,制定村官履职正负面清单……在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下履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多位受访村社干部的回答不约而同:“有压力”,“监督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村社干部也绝不能任性用权”。“很多时候村社干部并不清楚履职行为的界限,在如此严密的监督之下,在自己快误入歧途的时候,总有人及时叮嘱你,敲边鼓,好过你已走远,后悔却无法回头”,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马务经济联合社党委副书记萧永祺说。

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广州市白云区积极探索监察机制创新,祭出“组合拳”,从源头选人到终端监督,从紧盯“关键少数”到激活“神经末梢”,打造出村社干部履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闭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基层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广大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从源头选人抓起推行村社换届选举“六公开”

“从没见过这么严格、规范的换届选举”,回忆起今年3月,参加换届选举,该区黄石街马务经济联合社党委副书记萧永祺说,“所有参选人都要向组织申报个人重大事项,还要签订《廉洁参选承诺书》,参加集中竞选。

2016年底,结合往年换届出现的拉票贿选、暗箱操作、“黑马”频出等问题,该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做好村社”两委”换届风气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村社“两委”换届实行“六公开”措施,即参选人要公开报名、公开申报个人重大事项、公开《廉洁参选承诺书》、公开集中竞选,当选人要公开宣誓、公开《廉洁履职承诺书》,把换届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目前,全区118个行政村、近300个社区均实行换届选举“六公开”,打造“阳光换届”。

“以前农村的换届选举比较混乱,拉票贿选的情况比较严重,买票上来的村干部势必要收回投票成本,上任后侵占、损害村集体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经历过多次换届选举的马务村老村长萧庆全说,“换届选举‘六公开’最公平、公正,把过去许多畸形的现象都纠正过来,村民选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带头人。”

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抓起,扎紧制度的笼子

在村社,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等“三资”管理是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村社干部容易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领域。为此,白云区出台了党务村(社)务财务公开“白云模板”、“三资”上平台交易、村账镇(街)管、大额资金异动预警、土地管理、村务接待等80多项制度,把村社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收蔡某某3月租金19800元,付本社保安人员3月工资3000元……”在该区太和镇大源村第六经济合作社的公开栏前,村民沈天华认真查看新一期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大家最关心村社开支、收入,这都是村民的利益。”沈天华说,“明细账搞清楚了,大家都放心”。

以前公开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专业表格,村民看不懂;很多表格都只列出收支总额,群众关心的具体账目又看不到。为解决群众监督这一难题,该区对原公开栏的板式进行简化,在全区全面推行农村党务村(社)务财务公开栏“白云模板”。“白云模板”将原来的18张报表简化为集体“三资”、收支明细、政府拨款和征地情况、财务监督4个方面共8张表格。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以流水账的形式反映每日每一笔收支,浅显易懂。同时,该区118个行政村均建立了村微信公众号,专门设置“三公开”、“监察举报箱”等栏目,所有党务村务财务数据同步实时更新,家家户户通过手机就可随时查询村社务财务信息动态,并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监督与互动,让“指尖上的监督”更及时、更便捷。

从村社干部日常履职抓起,做细做深做实日常监督

“2018年我们村的项目建设是不是都经过了民主程序?”“你个人是否存在在村里报销发票的情况?”今年初,白云区118个行政村、48个经济联社的村社“两委”干部相继迎来了“期末考”,向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公开述职述德述廉(简称“三述”),并接受代表的现场提问和民主测评。“三述”内容不仅包括村社干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更突出廉洁事项及群众、组织最关心的问题,如村社干部当年的房产变化情况、在其他营利性组织中任职情况、本人及直系亲属与所在村社签订经营性合同情况、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情况及本人被问责等处理情况,配合区内重点工作开展、基层党建开展、财务资金管理等基层治理情况。“三述”对象的综合评定结果不仅要公开,还将作为村社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全面梳理,也是兄弟社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大家比干劲、比工作、比思路,自己从中也得到启发和借鉴”,大源村纪委书记、第七经济社代理社长徐志雄说。

同时,为便于掌握村社干部廉洁履职情况,白云区纪委监委为全区5031名村社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该档案包括村社干部个人基本信息、个人财产信息情况、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本人被问责处理情况和“三述”报告以及参选、群众评议资料等。目前,廉政档案全部实现电子化并实时更新,便于纪检监察机关及时掌握村社干部廉洁履职情况,也为组织部门全面考察村社干部提供了廉洁信息支撑。同时,区纪委监委每年抽查一定比例的廉政档案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从唤醒监督意识抓起,打通监察“最后一米”

为打通监察“最后一米”,唤醒村社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和群众主动监督意识,今年3月底,白云区447个村、社区、经济联合社监察站全部成立并挂牌。全区共选聘391名镇(街)驻村(社区)联系干部担任监察站站长,826名村(社区)纪检干部担任监察站监督员,3150名村(社区)热心党员群众担任信息员。

这支“触角”丰富的监督队伍,盯紧白云区约5000名村社行使公权力的人员,发挥着“瞭望所”和“消息哨”作用,有效破解了监察监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难题。自监察站成立以来,全区监督员已提供涉及违规出国境、违规土地开发等一批信息或问题线索,经查有12条线索属实。

与此同时,通过对近年来本区发生的村社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剖析,白云区纪委监委梳理出村社干部履职的31条正面清单及60条负面清单,让村社干部明确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为村社干部履职划出纪律红线。不仅如此,还将《村社干部履职正负面清单》印成16万册“口袋书”,由村社干部和挂片党员向群众逐户发放讲解,激活监督“神经末梢”,唤醒群众监督意识,

“以前老是听工作人员讲监督,讲了很多我们就是听不懂,有问题想说也不会说,现在有了这本指南,我们个个都是纪检监察员,按着清单就能说清楚,村长社长也不敢乱来了”,该区人和镇的一位村民说。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