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规划委创新监督模式催生正风反腐新动能
来源:驻市国土规划委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18-11-29   字体大小:

  为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对标新时代纪检监察高质量发展要求,市国土规划委把规范资金管理作为源头反腐关键一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资金管理内控体系,创新监督方式,为纪检监察科技监督与留痕监督摸索了一条新路。

  坚持标准,架起党纪党规“高压线”。以“制度+科技”为支撑点,把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到制度执行和落实中。内控体系对经济业务按照风险程度、支出性质进行了60多种分类,包括有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党纪党规,以及大部分地方财经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张横向覆盖国土规划各业务种类,纵向适用于委机关、委属单位、区局三级机构的风险防控制度网。实现了“一个体系”取代了过去的“一支笔”审批,借力科技形成了一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全面覆盖,开启监督管控“无影灯”。以“管财务、管业务、管干部”为结合点,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全覆盖。一些“钻空子”“擦边球”又很隐蔽的行为,比如私设小金库、套取资金、应采未采、假合同、未验先付、资产漏登等等,运用传统的人工监督难以形成有效防控,现在有了内控体系这个“无影灯”,就能对资金运行每个角落全方面扫描,及时锁定廉政风险,使违规违纪行为无所遁形。

  关口前移,打好岗位廉洁“预防针”。以“严管理、控风险、治未病”为出发点,把重心放在廉政风险的预防。资金运行过程中,对关键环节的每个步骤,每个风险要素,都制定统一的标准,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哪些不能碰、碰了有什么后果,到节点自动关联显示,发现隐患马上提醒。有效做到了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监督,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预警,将监督防控功能前移,实现了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切实把廉政风险降到更低。

  全程留痕,装上权力运行“监视器”。以“行为可察、风险可控、轨迹可考”为着力点,把每项经济活动从申请、运行到流向,全程对外公开透明,打破了资金和权力运行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最大限度克服了人为操作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的弊端,压缩了诱发不廉洁行为的“灰色地带”。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把关、谁签字”原则,对每笔经费涉及的处室、经办人、时间等信息,都详细自动记录,一目了然,形成了顺向制衡、逆向反馈、全程管控的完整内控监督链条,较好的实现了资金监管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同步的转变,提高了监督的效能和威慑力,实现数据存储与留痕监督,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提高了廉政风险防控度,给权力涂上了“防腐剂”。

  实践证明,内控体系有效促进构建防范风险于未然、自我纠正于当下的“不能腐”机制。特别是随着内控理念、制度规范、行为遵守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和深入人心,全系统党员干部对资金管理不同程度都产生了正面、积极的预期,“不想腐”的思想也逐渐形成。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