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廉说丨张镇孙(南宋): 为国为民状元郎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2-04   字体大小: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当守青衣务得贤,草茅何足副详廷。这是南宋名臣张镇孙的一句名言。张镇孙中年登第,成为南宋时期唯一的岭南籍状元。他为人刚直清廉,不阿权贵,为官不足十年,临危受命,壮烈殉国。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南宋名臣——张镇孙的清廉故事。  

 爱廉说丨张镇孙(南宋): 为国为民状元郎,廉洁广州,11分钟

爱廉说丨张镇孙(南宋): 为国为民状元郎

  图片

  张镇孙,南宋时期广南东路番禺人,字鼎卿,号粤溪。张镇孙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参加科举,成为南宋时期唯一岭南籍状元。历任秘书省正字、进秘书省校书郎、婺州通判等职,后因遭弹劾被罢官。张镇孙为人正直,不阿权贵,对奸相贾似道的收买不屑一顾。宋端宗赵昰时,张镇孙任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按抚。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张镇孙率军抗击元军,收复广州,后兵败被俘,自杀殉国。

  据清代同治年间编撰的《番禺县志》转引《张氏族谱》中记载,张氏一世祖张元贵原为四川遂宁人,举孝廉出任南海县知政,因为官清廉,擢升为权知军州事,致仕后,迁入广州城南太平门内通泰里(今广州市人民南路通泰里,即状元坊所在地),并在此地定居,以此为籍贯。张镇孙的祖父曾任雷州训导,为官清正。其父张翔泰,为人“抗志高迈,肆意诗酒”,富有才华,满腹经纶,著有诗文集、诗(经)、(周)易疏解等著述,刊行于当时。张镇孙出生于这样的官宦诗书世家,自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张镇孙自幼聪颖,博闻强识。八岁时,就可以“一目成诵”。十二岁时,就被称为“神童”。十五岁时,成功考取童子试,名冠诸生。当时郡县的学官曾经试其文章,无不惊异于他的才华。

  童子试后,张镇孙的科举之路并没有像预期中那样顺利。他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轻言放弃,而是继续夙夜苦读,终于在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的乡试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五。翌年,赴京赶考,在殿试中写了一篇长达七千余字的《廷对策》,文中针对国家当时的积弊,直言陈词,提出“国家以民为命脉”的论点,要朝廷实行“楫上益下”的政策,指出皇帝应该“以仁治天下”,并大胆提出严惩贪官污吏,以平民愤的建议。张镇孙因《廷对策》获得阅卷官与度宗皇帝的青睐,鲤跃龙门,考取了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辛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成为状元。

  张镇孙高中状元后,权臣贾似道欲乘机拉拢他。欲将张镇孙登第说成是自己的私恩,希望张镇孙答谢他。

  贾似道:子乃似道启上所擢也。

  张镇孙:承蒙大恩,在下感激不尽。

  贾似道:你将如何答谢本官呢?

  张镇孙:同为朝廷命官,当为朝廷效力。吾在《廷对策》中有著,为国为民,肝胆涂地,将是下官毕生的回报。

  当时,贾似道权倾一时,朝廷内外不少官员都想巴结他,不料,张镇孙却对贾似道的拉拢不屑一顾。按照惯例,状元高中后可以前往判局领取为数不少的赏钱,可张镇孙只是象征性取了少许。上述两件事很快就在官员百姓中传开,大家都称赞张镇孙为人刚直清廉。

  张镇孙被南宋朝廷任命为秘书监正字,后升任校书郎,不久改任婺州(今浙江金华县)通判。当时的南宋朝廷已是西山日暮,颓败之势已无法挽回。张镇孙在《廷对策》中勇于揭露和直言敢谏的精神虽得到度宗的赏识,但度宗并未因此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更没有积极应对蒙古军队的步步紧逼,而是继续沉湎于酒色之中,将朝政都交给著名的“蟋蟀宰相”奸臣贾似道处理。张镇孙对这种“国事日非,百官奔散”的乱象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弃官回到广州,奉养双亲。朝中谏官趁机弹劾张镇孙“闻兵逃遁”,不久,张镇孙被朝廷正式罢免了官职。

  公元1276年,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已经破败不堪的南宋朝廷向元军投降,益王赵昰在朝臣的保护下辗转逃至福建,即位皇帝,改元景炎,是为宋端宗。宋臣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以端宗名义继续组织义军抗元,张镇孙亦在此时于广州响应,组织抗元力量。张镇孙与都统凌震兵分两路,誓师抗元。同年十二月,张镇孙被端宗皇帝任命为龙图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统辖广州一带的抗元力量。

  张镇孙治军严明,当时有一个名为卢震的将领,拥兵自重,骄横跋扈,张镇孙以军法将其治罪,枭首示众,军中士气为之一振。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张镇孙率兵驱逐元将梁鸿飞,光复广州。正在此时,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分别带兵攻克梅州、潮州,这个风雨飘摇的“小朝廷”看似迎来了一丝希望。张镇孙因光复广州有功亦受到端宗皇帝的赏赐,乡里亲朋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但他却面露忧色,默不作声。因为他深知,南宋“小朝廷”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无法抵挡元军的接连进攻,南宋的彻底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同年十二月,元军又派大将吕师夔、索多率两路大军猛扑广州。张镇孙率2000余艘战船迎击元兵,激战于靠珠江北岸的江面上,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宋军大败,只得退守广州城内,与元兵展开巷战,最终因孤军无援、寡不敌众,广州城再度陷落。张镇孙为了不使城内的人民遭受侵害,假意投降,成了元军的战俘。在被押往京师的途中,张镇孙自杀于广东境内的大庾岭,壮烈殉国。与张氏同时抗元的名臣文天祥,在得知张镇孙的死讯后,特赋诗悼念。

  张镇孙中年登第,为官不足十年即城破身死,享年43岁(一说44岁)。他生前著有《四书析义》《名臣言行录》以及《见面亭集》十卷,今皆已亡佚。关于见面亭,编撰于清代同治年间的《番禺县志》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南宋时广州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河南人见面,广州状元出”,当时珠江江面比现在广阔许多,两岸民众难以直接隔江相望,有官员还为此起建了一座见面亭,以等待广州状元出现。就在张镇孙高中的那一年(1271年),珠江江水干涸,广州两岸民众可以步入江中,相互见面。该传说和童谣,寄托着广州人对这位状元“老乡”的美好祝愿。张镇孙死后,被其族人安葬于广州永泰里(今三元里),称为“状元墓”,后毁于明末清军围城之时。张氏后人于明代初年迁至广州河南(今海珠区同福中路一带),现存一口“状元井”,位于今海珠区二龙街龙圣里巷口附近,当地也以“状元井”为地名,纪念这位为国为民的状元郎。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