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廉说丨王方庆(唐):为官清廉慎用权 诗书传家泽世长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2-04   字体大小: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出自《旧唐书·王方庆传》。王方庆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唐朝治理广州的佼佼者呢?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唐朝武周时期名臣——王方庆的清廉故事。

爱廉说丨为官清廉慎用权 诗书传家泽世长——王方庆(唐)

图片

  王方庆 ,名琳,字方庆,唐雍州咸阳人。年少时曾担任越王府参军,累迁至太仆少卿。武后临朝时,被任命为广州都督,政绩斐然。王方庆为官清廉,谨慎用权,正直敢言,是武周时期名臣,《新唐书》《旧唐书》皆有其传。

  王方庆出生于侨姓高门世族琅琊王氏,该世族渊源于秦汉,兴盛于魏晋,在隋唐时期仍有相当影响力,世为江左望族。王方庆的先祖中不乏许多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如东晋开国功臣王导、“书圣”王羲之等。其曾祖父王褒在北周时期担任少司空,被封为石泉公,《周书》评价其为“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名家。南北朝时,王褒率领族人北迁入关,遂在咸阳安居。

  虽然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逐渐兴起,甚至掌握政权,但是直至唐代,像琅琊王氏这样有着数百年的文化沉淀,曾兴盛一时的高门大族,其雍容的贵族风度以及崇尚文化的家风、族风仍为世人所艳羡。可以说,王方庆的成长离不开其家族及家庭的教育与熏陶,纯正家风的濡染,造就了王方庆雍容谨慎的气质。

  王方庆年少时曾担任越王(唐太宗第八子)府参军,师从时任越王府记室的初唐文学家任希古,研习《史记》《汉书》。任希古离任后,王方庆也随从任希古就读,直至结业。唐高宗永淳年间(682—683年),累迁至太仆少卿。武后临朝时,因官声斐然,被任命为广州都督,主政岭南。

  当时的广州,因其水陆交通便利,是唐朝政府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中外商旅云集之地,其中利益之巨自不待言。广州都督府是唐初管理广州乃至岭南大部分地区的军政机关,广州都督作为该机构的主事官员,更是掌握辖区内的民政以及军政大权,权力极重,在不少人眼中是一个“肥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王方庆之前的历任都督或多或少都有出现与民争利以及肆意侵夺商旅利益的情况,尤其是王方庆的前任广州都督路元睿。广州每年都有来自东南亚诸国的商船运载大批通商货物、奇珍异宝来中国交易,路元睿贪求外商货物,肆意侵夺,贪得无厌,最终激起了外商的反抗,伺机用利刃将其杀害。

  王方庆到任后,一改前任侵夺外商的做法,在任数年廉洁自律,对合法在华经商的外国人,秋毫无犯,稳定了广州的外贸秩序,维护了南部海疆的安定,为当时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此外,当时地方强宗豪族的首领肆意压榨百姓,贪赃枉法。民众告至官府,但官员们大多收受了这些首领的贿赂,对民众的控告置若罔闻,对违法分子不予审问。针对此种情况,王方庆严令属下各级官员断绝与地方首领的利益关系,对骄纵欺民的地方首领依法查办。王方庆任内的这些措施,使其辖区内的不正之风得到整肃,政治日益清明,受到粤地民众的拥护和赞赏,时人议论说“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武则天亦下诏表扬他主政广州的功绩,称赞其“历职著称,实副朝寄”,并赐予其各色彩缎及瑞锦,以表彰他在治理广州乃至岭南时的政绩。

  当时朝廷官员出现了一些“不尊礼法”的现象。王方庆上奏说,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员在服丧期间,不应参与朝会以及出席宴会。但有些官员却有违礼法,服丧期间,不但面无哀色,且公然手舞足蹈地参与宴请。他请旨禁绝这一行为,武则天听从他的意见。在“家国同构”观念的影响下,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是浑然一体的。

  唐代初年,实行府兵制,其主要特点是“兵农合一”。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曾想于季冬时节讲习练武,因有关部门办事拖延而要延迟至早春时节举行。已离开相位的王方庆仍不忘为民请命,他以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礼记•月令》中的相关记载上书说明承平之世,应顺应万物生长的规律,依季节行事。他认为,春季练武有违农时,不利于农业生产。建议待冬季农闲时再讲习练武。武则天同意王方庆的建议,并认为其所奏“深合典礼”。王方庆的这次上书,无疑保证了广大农民可以依照农时,播种耕种,维护了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农民亦避免了练兵劳役之苦。

  王方庆身居相位之时,其子却远在四川眉州担任司士参军,连武则天也不免生出“君身居相位,何子之远?”的疑问。

  武则天:你位居宰相,为什么儿子远在眉州任职,而不把他调回身边?

  王方庆:庐陵王是陛下的爱子,现在尚在远方,臣的儿子怎敢放在近处?

  可见,王方庆没有以权谋私,即使高居相位,仍能谨慎用权不徇私情。琅琊王氏历代注重教育和文化传承,家族文化积淀深厚,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武则天就曾向王方庆寻求其远祖王羲之的墨宝。武则天将这些珍贵的墨宝展于武成殿,供群臣观视,并命人作《宝章集》,叙述王方庆的世族门第,甚为荣耀。

  武则天:这个木匣子里的法帖你拿回去吧!

  王方庆:微臣不明。

  武则天:自打我要了这法帖,就谣言不止。难为你了。

  王方庆:虽然他人在背后议论,寒窗苦读十余载,都不敌祖上有一卷王氏法帖,但臣心里不这么想。

  武则天:哀家本就没有霸占法帖的意思,我已经命弘文馆技艺最高的工匠,用上等的黄蜡纸双钩填墨临摹,并装订成《宝章集》了。

  王方庆:微臣惭愧!

  王方庆学识渊博,尤长典礼朝章。他特别精通“三礼”(“三礼”为《礼记》《仪礼》《周礼》的合称),经常有人向他询问经义,他每次讲解都言必有据,于是门人将其编辑成书,称为《杂礼答问》。其平生多有著述,遍及经史子集各个门类。可惜其著作绝大多数皆已失传,现仅存记述魏徵与唐太宗奏对内容的《魏郑公谏录》一书,故难以考证《新唐书》说法的真伪,但却能侧面反映出王方庆学识之渊博。此外,相传王方庆精通医药之学,著有多本药学典籍,惜皆已亡佚,仅能在他人所著之医药著述中寻找到只言片语。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