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廉说丨张度(明): 清谨奉公持大体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2-06   字体大小:

千年羊城,文脉绵延;

先贤清风,浸润心田。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广州市纪委监委在“廉润羊城”系列融媒体宣传中,创新推出《爱廉说》音频专栏,为您讲述广州古今清廉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感悟廉洁之志,涵养清风正气。

  时来霖雨应须降,四海苍生属谁同。这是明初广东籍著名文臣张度的一句名言。张度平生为人清谨,秉持大体,为官清廉,秉公办事,有崔清献遗风,“誉望为时所推仰”。本期《爱廉说》为大家讲述明代著名文臣——张度的清廉故事。

爱廉说丨张度(明): 清谨奉公持大体

图片

  张度,字景仪,明初学者、诗人。原籍广东番禺,因其父亲死后葬于增城县西章山,故移居增城。元朝末年考中秀才,任高要县学教谕。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进士,一生历任监察御史、常州知府、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在常州知府任内,勤政廉洁,注重教化,政绩显著,考绩居于首位。

  张度生于元朝末年广东番禺县的一个读书人家庭。他的祖先张飞一是番禺黄岐角人,荟萃各家学说于一身,尤其精通《周易》,由此得到当时许多广东学者的推崇,更将其引为宗师,其学更被人称为“黄岐张氏易”。张度之父张复礼也治《周易》,通晓程朱理学。可是张复礼学成以后,却没有选择走上仕途,反而隐居在穷乡僻壤之中。张度自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隐居在乡下的父亲担心他在成长过程中孤陋寡闻,为了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甚至搬家到城市之中,让其跟从大儒修学,以期张度能够学有所成。

  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河改道,淹没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十多个州县。此后几年间又多次决口,两岸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生活苦不堪言。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初夏,元朝廷征发河南、山东十数万民工和士兵,开始了浩大的治河工程。在治河过程中,民工在烈日暴雨之下,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朝廷拨下来的开河经费,却大多数被治河的官吏克扣。修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

  此时张度虽然隐居,却心系天下。他时刻留意局势的变化,一次登帽峰山览胜,回家后写下《帽峰夏云》一诗,诗云:“赤日任教红似火,清阴长自转如蓬。时来霖雨应须降,四海苍生属谁同。”他与同乡孙贲、王佐隐读在小楼山中,静待局势明朗,天下安定。明王朝建立后,隐读小楼山中的张度、孙贲、王佐都相继出仕为官,而且都成为明初广东籍的著名文臣。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他们曾经隐居的小楼称为“崇贤都”,将隐居地所在之山命名为“招贤山”。

  明洪武五年(1372年),张度考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由于朱元璋是在马背上得天下的,当时在朝中做官的,很多是随同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宿将。这些功臣恃功自傲,部分还与皇室联姻,成为皇亲国戚。他们无视法纪,肆无忌惮,做了不少违法的事情。张度所担任的监察御史,其职责却是监察百官,检举不法,属于官小权重的职务。但张度并未因为这些人是功臣贵戚,就对他们徇私枉法,而是不畏强权,一一检举他们的不法行为。为此,朱元璋十分满意张度的工作态度,对这些被检举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张度因此名重一时。同时,为整肃风纪,鼓励精忠,张度还建议明太祖在德州为唐代时候英勇抵抗安史叛军的张巡、许远立庙祭祀,明太祖欣然答应。

  后来,有人检举苏州知州魏观贪图享乐,秘密地将张士诚故宫改建为府署。当时朝廷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此事是否属实,便派张度前往秘密调查。张度受命后,为了防止魏观的怀疑,他化装成算命的术士,潜伏在吴县的学宫之中搜集证据,终于证实魏观确实把知府衙门修在张士诚的宫殿遗址上。明太祖依照这些证据,将魏观处以腰斩,史称“魏观案”。

  “魏观案”后,张度威望大涨,在一次朝议中,被公推担任常州府知府。常州前任知府何用曾打算在常州建学校、祠堂、庙宇等,因为被革职的缘故,工程只进展到一半。张度到任后不避嫌疑,力促工程竣工。在常州,张度谢绝豪门权贵干扰,朝夕勤政,公廉处事,关心教育,劝勉郡中士绅百姓读书向学,使常州一郡“礼教蔼然大兴”。

  有一天,出朝执行任务的锦衣卫经过常州,当地人纷纷传说将要逮捕张度。

  百姓甲:快看,锦衣卫的人马!

  百姓乙:不好,他们是不是来抓张大人?

  知府杂事:大人、大人,不好了,锦衣卫要来抓你了。

  张度:张度尽心民事,必不见逮,万一有之,吾官为大夫,有死而已,必不受狱吏辱。

  张度这句话的大意是,张度尽心为百姓做事,一定不会被抓,即使被抓,我曾经官至大夫,不过一死罢了,绝对不会遭锦衣卫的侮辱。后来证实,锦衣卫果然不是来逮捕他的。当年年终朝廷考核京畿附近的各府长官时,张度以“治政公勤,人不敢干以私”的政绩居于榜首。

  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张度的政绩后,十分欣赏,召他回京,授予他吏部侍郎的职务。张度担任吏部侍郎后,更加兢兢业业。他对原有选拔官员人才的规章制度进行仔细研究,发现了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便一一整理出来,逐条上奏。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其父亲张复礼为承事郎、吏部侍郎,其母亲林氏为德人,张度更是因功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史书称他在担任吏部尚书期间“藻鉴人物,铨选得体,持廉秉公”。大意为,张度清正廉明,对人才进行考察选拔、对待官员的升降等事务,都能秉公办理。由于他知人善任,所以凡是经他选拔出的官吏后来都很称职,为此,朝中百官对他钦佩不已。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用法依然严峻苛刻。朝中大臣有违旨的,处事失误的,一旦被查出,多数被处以极刑,甚至还会连累家人和朋友。如在蓝玉案中,屡立战功的大将军蓝玉被控谋反,当时受到株连被杀害的人达数千人之众。

  明初广东杰出的诗人,曾与张度一起在小楼山中读书的孙贲因被查出曾为蓝玉的画题过一首诗,也受到牵连而被杀害。在这种形势之下,朝中官员人人自危,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张度为官清廉,秉公办事,担任监察御史以来,也得罪了不少人。他目睹蓝玉案的残酷,对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不容许自己犯丝毫错误。但在某次办理公务的时候,他还是不慎犯了小过失。张度十分懊悔,闭门谢客,在担忧和懊恼中猝然而逝。

  增城的士绅和百姓赞张度:“为官清谨,持大体,有崔与之的遗风。”明代学者郭棐在其所著的《粤大记》中称张度有“用世之才”,可惜竟死于职上。


  音频内容改编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

  《爱廉说》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委指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制作的一档反腐倡廉音频融媒体栏目。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