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彭湃诞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他的乳名天泉,学名汉青。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中国依然受着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等大小军阀的统治,人民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彭湃目睹黑暗的社会现实,便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思想。1913年,他进海丰中学读书,喜欢阅读进步书刊,经常到学校后面的方饭亭朗读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爱国名著《正气歌》。1916年,他还与同学一起参加“五·七”国耻反日示威游行。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消息传到日本,彭湃满怀爱国热情,参加了中国留学生“五·七”国耻纪念大会,遭到日本警察横蛮镇压,彭湃被打伤。他义愤填膺,即在白布上破指血书“毋忘国耻”一幅并写一封长信寄回海丰县学生联合会,极大地激发起海丰青年的爱国热忱,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斗争。以后,他还在早稻田大学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建设者同盟”的活动。该组织主要是研究农民问题,强调从事农民运动实践的重要性,这对彭湃以后坚定不移地从事农民运动影响极大。
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到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7月,他在海丰发起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社”,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组织大家学习讨论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9月,他在《新海丰》创刊号上发表了《告同胞》一文,猛烈地抨击现存的社会制度,指出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新社会。10月,彭湃应陈炯明的聘请,就任海丰劝学所长(翌年改为教育局长),开始从教育入手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1922年5月1日,彭湃组织学校师生纪念国际劳动节,学生高举“赤化”两字的红旗,高举“劳工神圣”“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唱着彭湃创作的《劳动节歌》,举行浩浩荡荡的游行示威。这一行动震撼了海丰县城,吓坏了地主豪绅,军阀陈炯明遂辞退彭湃教育局长的职务。彭湃后来在斗争中认识到,“背后绝无半个工农”的师生活动,不足以促成社会革命。因而,他决心深入农村从事农民运动。
1922年7月29日,彭湃在自己的住处“得趣书室”组织了有六个人参加的广东省最早的农会组织。以后,农会不断扩大。彭湃把自己从家庭分得的那一部分田契分还给佃户,佃户不敢接受,他便当众将田契烧毁,并对佃户说:“以后自耕自食,不必交租!”彭湃这一行动,表明了他已彻底与封建地主阶级决裂,坚决站在人民大众一边,终于赢得了广大贫苦大众的信任和拥护。在农会会员的进一步宣传发动下,农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1923年元旦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彭湃当选为会长,会员达两万户,管辖的人口约十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
面对反动派的镇压,彭湃没有屈服。他和林苏、蓝陈润等前往老隆,找陈炯明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并到汕头等地组织了有一个县参加的“惠潮梅农会”。通过斗争,迫使反动派于同年底释放被捕的全部农友。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工农民运动的发展。4月,彭湃到了广州,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出任了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负责处理部务工作。
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的发展,急需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彭湃在过去从事农民运动的实践中更认识到这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他利用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任职之便,积极倡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批准同意,农民运动讲习所得以开办。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先后举办了一至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担任第一、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并在第二、三、四、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教员,讲授了《海丰及东江农民运动状况》等课程,系统传播农民运动的经验。他讲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在彭湃的主持下,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国民革命理论,学习开展农民运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把学生培育成既能宣传组织群众,又能领导武装斗争的干部。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被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毛泽东选入《农民问题丛刊》,成为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
国共合作以后,广东省的农民运动在彭湃、阮啸仙等的领导下,得到迅速发展。1925年5月,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彭湃、阮啸仙、罗绮园等被选为常务委员。当时广东省已有二十二个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二十一万人。至1926年5月,在广州又召开了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彭湃仍被选为常务委员。当时广东省有农会组织的县已达六十六个,农会会员已达六十二万人,占当时全国农会会员的三分之二,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和楷模。
彭湃在广州工作期间,还经常深入工人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疾苦和要求。他了解到广州的人力车工人绝大多数是海陆丰等地的破产农民,其中有的是农会会员,在“七·五”农潮以后被迫到广州当苦力拉黄包车,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他亲自去拉黄包车,深入到工人中去,发动工人组织起来,反对车主、工头和包租人的压迫和剥削。经彭湃、李劳工等的努力,1924年6月26日成立了广州市人力车工人第一协作社。之后相继建立了第二、第三人力车工人协作社。1925年6月,广州和香港工人爆发了为声援上海工人反帝斗争的省港大罢工。随东征军回师广州参加平息刘杨叛乱的彭湃,积极发动和组织全省农民支援罢工,组织农民自卫军与工人纠察队并肩战斗,检查“仇货”,断绝对香港的大米、蔬菜供应,拒绝与英商贸易等。8月4日,他还出席了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八次大会,并发表演说,支持罢工工人的斗争,明确提出了“工人大联合”。他的演说使罢工工人受到很大的鼓舞,他感到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就有无穷的力量。10月18日,他还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三十六次大会上作报告,再次强调工农联盟的意义和作用。他指出:“中国实行国民革命,工人想革命成功,不能忽视农民,农民想革命成功,不能忽视工人,这已成为铁律。”这反映了彭湃关于工农联盟的正确主张。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革命中心向北转移。1927年3月,彭湃和陈延年、苏兆征等一起从广州到武汉工作。他除被聘担任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外,还与毛泽东、方志敏等筹建了中华全国农民协会,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担负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重任。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革命处于危难关头的时刻,1927年4月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彭湃参加了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0月30日,海陆丰农民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彭湃受党组织的派遣,返回海陆丰领导筹建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工作。11月中旬,陆丰县和海丰县相继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彭湃以党中央代表的身份,指导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立即实行分田,摧毁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这为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实行土地革命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引起敌人的恐惧和仇恨,他们纠集重兵围剿海陆丰。革命武装红二师、红四师及农军奋起反击,坚持了四个月之久。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彭湃率领革命武装转移到潮阳、普宁、惠来交界的大南山,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28年7月,彭湃虽然没有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但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他奉命赴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工书记兼江苏省委书记。为了革命的事业,他废寝忘餐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