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英烈传第八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19-07-30 10:58:59   字体大小:
      

彭湃

彭湃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把自己的身家和生命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其感人的业绩将永世流芳。
      1896年,彭湃诞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他的乳名天泉,学名汉青。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中国依然受着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等大小军阀的统治,人民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彭湃目睹黑暗的社会现实,便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思想。1913年,他进海丰中学读书,喜欢阅读进步书刊,经常到学校后面的方饭亭朗读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爱国名著《正气歌》。1916年,他还与同学一起参加“五·七”国耻反日示威游行。

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时的彭湃

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时的彭湃
      1917年,彭湃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东渡日本留学。他先在成城学校进修一年,翌年9月进入早稻田大学,就读三年制的政治经济学系。在日本期间,他亲眼看到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以及日本人鄙视中国的留学生的情况,更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热忱。他认为“生做中国人的唯一责任是救国,当头的急务是排日”。他积极投身反对《中日陆军共防敌军事协定》的“废约救亡”运动,并与其他同学在东京车站痛打中国驻日公使、卖国贼章宗祥。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消息传到日本,彭湃满怀爱国热情,参加了中国留学生“五·七”国耻纪念大会,遭到日本警察横蛮镇压,彭湃被打伤。他义愤填膺,即在白布上破指血书“毋忘国耻”一幅并写一封长信寄回海丰县学生联合会,极大地激发起海丰青年的爱国热忱,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斗争。以后,他还在早稻田大学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建设者同盟”的活动。该组织主要是研究农民问题,强调从事农民运动实践的重要性,这对彭湃以后坚定不移地从事农民运动影响极大。
      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到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7月,他在海丰发起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社”,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组织大家学习讨论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9月,他在《新海丰》创刊号上发表了《告同胞》一文,猛烈地抨击现存的社会制度,指出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新社会。10月,彭湃应陈炯明的聘请,就任海丰劝学所长(翌年改为教育局长),开始从教育入手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1922年5月1日,彭湃组织学校师生纪念国际劳动节,学生高举“赤化”两字的红旗,高举“劳工神圣”“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唱着彭湃创作的《劳动节歌》,举行浩浩荡荡的游行示威。这一行动震撼了海丰县城,吓坏了地主豪绅,军阀陈炯明遂辞退彭湃教育局长的职务。彭湃后来在斗争中认识到,“背后绝无半个工农”的师生活动,不足以促成社会革命。因而,他决心深入农村从事农民运动。

从事农运时的彭湃

从事农运时的彭湃
      1922年7月29日,彭湃在自己的住处“得趣书室”组织了有六个人参加的广东省最早的农会组织。以后,农会不断扩大。彭湃把自己从家庭分得的那一部分田契分还给佃户,佃户不敢接受,他便当众将田契烧毁,并对佃户说:“以后自耕自食,不必交租!”彭湃这一行动,表明了他已彻底与封建地主阶级决裂,坚决站在人民大众一边,终于赢得了广大贫苦大众的信任和拥护。在农会会员的进一步宣传发动下,农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1923年元旦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彭湃当选为会长,会员达两万户,管辖的人口约十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

彭湃故居

彭湃故居
      在海丰县总农会的影响下,陆丰、惠阳、五华、紫金等县均成立了农会组织。1923年5月,扩大成立了惠州总农会。7月,又将农会扩大到惠来、普宁、潮安等县,遂将惠州总农会改组成为广东省农会,彭湃当选为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不久,海丰一带连续受强台风、海水、暴雨袭击,酿成空前的大水灾,农民的生命财产和农作物严重受损。彭湃立即召开海丰县农会代表大会,决定开展减租斗争。地主豪绅坚持要十足收租。海丰县长用急电报告陈炯明,说彭湃率数万农民造反,要求派兵镇压。8月16日,反动军警突然包围袭击农会,捣毁农会会址,抓走了杨其珊等二十五名农会干部,并下令通缉彭湃。
      面对反动派的镇压,彭湃没有屈服。他和林苏、蓝陈润等前往老隆,找陈炯明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并到汕头等地组织了有一个县参加的“惠潮梅农会”。通过斗争,迫使反动派于同年底释放被捕的全部农友。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工农民运动的发展。4月,彭湃到了广州,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出任了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负责处理部务工作。
      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的发展,急需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彭湃在过去从事农民运动的实践中更认识到这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他利用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任职之便,积极倡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批准同意,农民运动讲习所得以开办。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广州先后举办了一至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担任第一、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并在第二、三、四、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教员,讲授了《海丰及东江农民运动状况》等课程,系统传播农民运动的经验。他讲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在彭湃的主持下,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国民革命理论,学习开展农民运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把学生培育成既能宣传组织群众,又能领导武装斗争的干部。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被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毛泽东选入《农民问题丛刊》,成为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
      国共合作以后,广东省的农民运动在彭湃、阮啸仙等的领导下,得到迅速发展。1925年5月,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彭湃、阮啸仙、罗绮园等被选为常务委员。当时广东省已有二十二个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二十一万人。至1926年5月,在广州又召开了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彭湃仍被选为常务委员。当时广东省有农会组织的县已达六十六个,农会会员已达六十二万人,占当时全国农会会员的三分之二,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和楷模。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90730110559817

      彭湃经常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各地指导农民运动,其足迹遍及东江、西江、北江和中路。1924年11月,彭湃曾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的身份到广宁指导农民运动,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斗争。1926年1月,他以广东省农民协会代表的身份,到普宁慰问农友,指导农民运动。同年8月底,广州市郊的花县发生惨案,他又前往调查处理,指导农民运动。当时花县反动民团总局长江侠庵纠集土匪和地主武装民团一千多人,向十二区的农民协会发动进攻,焚烧十四条村,农民死伤一百多人。面对这一严重惨案,彭湃等领导的广东省农民协会即派干部前往指挥反击,并发出通电,呼吁各方面支援花县农民。后来广东革命政府派兵赴花县协同农民自卫军向团匪发动反攻,终于把敌人打败。紧接着,广东革命政府指令各有关部门派代表组成一个调查委员会到花县办理此案,彭湃是广东省农民协会的代表。在查处此案时,彭湃坚决站在受难农民的一边,同偏袒团匪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代表伍观淇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国民党右派暗中勾结地主武装破坏农会的阴谋。国民党右派和地主豪绅对彭湃恨之入骨,策划在花县暗害彭湃。由于彭湃的机警灵活,终于粉碎了敌人的罪恶阴谋,化险为夷。经过彭湃等的斗争,调查委员会最后决定:反动地主武装交出全部枪支,赔偿农民的全部损失,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不法行为。
      彭湃在广州工作期间,还经常深入工人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疾苦和要求。他了解到广州的人力车工人绝大多数是海陆丰等地的破产农民,其中有的是农会会员,在“七·五”农潮以后被迫到广州当苦力拉黄包车,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他亲自去拉黄包车,深入到工人中去,发动工人组织起来,反对车主、工头和包租人的压迫和剥削。经彭湃、李劳工等的努力,1924年6月26日成立了广州市人力车工人第一协作社。之后相继建立了第二、第三人力车工人协作社。1925年6月,广州和香港工人爆发了为声援上海工人反帝斗争的省港大罢工。随东征军回师广州参加平息刘杨叛乱的彭湃,积极发动和组织全省农民支援罢工,组织农民自卫军与工人纠察队并肩战斗,检查“仇货”,断绝对香港的大米、蔬菜供应,拒绝与英商贸易等。8月4日,他还出席了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八次大会,并发表演说,支持罢工工人的斗争,明确提出了“工人大联合”。他的演说使罢工工人受到很大的鼓舞,他感到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就有无穷的力量。10月18日,他还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三十六次大会上作报告,再次强调工农联盟的意义和作用。他指出:“中国实行国民革命,工人想革命成功,不能忽视农民,农民想革命成功,不能忽视工人,这已成为铁律。”这反映了彭湃关于工农联盟的正确主张。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革命中心向北转移。1927年3月,彭湃和陈延年、苏兆征等一起从广州到武汉工作。他除被聘担任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外,还与毛泽东、方志敏等筹建了中华全国农民协会,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担负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重任。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革命处于危难关头的时刻,1927年4月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彭湃参加了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彭湃雕像

彭湃烈士像
      大革命失败以后,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等于8月1日在南昌举行了起义。彭湃是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参加了起义的领导工作,并在起义后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担任委员兼农工委员会委员。尔后,彭湃随起义军南征广东,他除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外,还在炎热的行军途中积极从事宣传鼓动工作。起义军进入潮汕后,彭湃担任东江工农自卫军总指挥,负责组织农军收容伤员和转移武器。接着,他根据党的指示赴香港与中共广东省委联系。
      10月30日,海陆丰农民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彭湃受党组织的派遣,返回海陆丰领导筹建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工作。11月中旬,陆丰县和海丰县相继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彭湃以党中央代表的身份,指导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立即实行分田,摧毁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这为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实行土地革命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引起敌人的恐惧和仇恨,他们纠集重兵围剿海陆丰。革命武装红二师、红四师及农军奋起反击,坚持了四个月之久。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彭湃率领革命武装转移到潮阳、普宁、惠来交界的大南山,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28年7月,彭湃虽然没有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但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他奉命赴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工书记兼江苏省委书记。为了革命的事业,他废寝忘餐地工作。

彭湃烈士像

彭湃烈士像
      1929年8月24日下午,彭湃在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委军委会议时,因叛徒白鑫告密,帝国主义工部局巡捕逮捕了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26日,他们被引渡至上海市公安局,接着又被转移到龙华警备司令部。在敌人的监狱里,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立场坚定,英勇不屈,义正辞严地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害国害民的罪行。彭湃和杨殷还联名给党中央写信,汇报狱中斗争情况,表明他们对敌人不抱任何幻想,已做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同时表明他时刻惦记党的事业,关心同志们的安危。8月30日,彭湃忍着伤痛,挥笔疾书,和杨殷联名给党中央写信,信中写道:“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彭湃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是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秘密杀害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彭湃牺牲时年仅三十三岁。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