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广州红色印记第二十六期:海员亭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19-10-28 16:09:50   字体大小:

海员亭

海员亭

  海员亭位于广州越秀山小蟠龙岗镇海楼东侧,是为了纪念香港海员大罢工而修建的。

  二十世纪初,香港海员受着帝国主义、外国轮船主和包工头的重重剥削和奴役:一是工资微薄;二是包工头剥削;三是待遇不平等,中国海员的工资只有外籍海员的五分之一,船上住房条件也很差;四是失业威胁,约有2万多失业海员,他们饿肚皮、睡马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工人觉悟提高了,特别是海员航行于五大洲,来往各商埠港口,受到各国革命思潮的影响,加上工头克扣海员工资、船老板虐待海员的事件不断发生,引起海员的公愤。海员中的苏兆征、林伟民等人深感海员组织起来的意义,便发起建立工会,并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取名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设立了“加薪维持团”,四处宣传,联合各埠海员及工会,酝酿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1921年9月和11月,工会先后两次向资方提出加薪要求,均遭拒绝。1922年1月12日,工会第三次提出要求,并限船东24小时内答复,否则罢工。各轮船公司仍置之不理,海员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宣布罢工。罢工的第二天,海员们便陆续坐火车回广州。他们得到广州各界的大力支持,住进一些会馆、祠堂和预先搭好的工棚,一个星期内,罢工海员达6500人。罢工总办事处设在广州,香港、汕头另设办事处。广州各工会克服各种困难,为罢工工人提供住处和生活费用。

海员亭

海员亭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大力支持这次海员大罢工,号召全国工人给予支持,在上海等地发动工人成立“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劝阻内地新工人去香港做工。2月9日,共产党广东支部散发了《敬告罢工海员》的传单,表示全力支持,勉励海员们团结一致坚持斗争,“断不可因威迫利诱而稍形让步,任何人出面调停,必须如愿相偿,方可应许”;号召大家“坚持到底,团结一致,严守秩序,注重自治。”广州地区的全体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都参加各种接待工作,并向群众宣传演讲。所有这些,极大地鼓舞了罢工的香港海员。3月1日,香港各行业为了支援海员大罢工,实行总同盟罢工,罢工工人达10万人,使香港内外交通中断,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来源断绝,3月4日,2000多罢工工人步行经沙田回穗时,遭埋伏在该处的英国军警的袭击,打死6人,伤多人,酿成“沙田惨案”。这就更加激怒了广州以至全国工人,各地工会纷纷打电报声讨英国当局,支援香港工人的正义斗争。总罢工后,全港陷于瘫痪状态。最后香港当局和外轮资本家被迫向工人屈服,3月5日下午,他们签字答应海员工人的基本要求,即:增加工资15一30%;实行新的雇用船员办法,以减少工头的中间盘剥;抚恤“沙田惨案”死难者家属;恢复被取缔的原有工会,释放被捕工人等。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便宣告胜利结束。这次大罢工不仅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的全力支持,而且还得到国民党广东政府在经济上的大力帮助。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的起点。广州工人阶级在这次罢工胜利的影响和推动下,纷纷组织工会,成为全国工人运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为了纪念这次罢工和报答省城人民的大力支持,香港海员工人于罢工期间在越秀山修筑了一条马路,当时定名为海员罢工路(即今从越秀山五层楼前起至山脚,与吉祥路相接这段路),并决定在路边建一个海员亭,但因经费不足而未能完成。延至1931年,广东海员支部筹款建亭,1933年落成。

  在解放北路越秀公园镇海路旁,有一座花岗石四柱三间式石牌坊,明间宽6.21米,高约5米,坊额镌刻“海员亭”3个红色楷书大字,两旁坊额刻建亭经过。过牌坊拾级而上,便见海员亭。它是一座高6米多、重檐八角尖顶亭,亭顶覆盖绿色琉璃瓦,环竖八条白石圆柱,地面上用石米砌成蓝底黑描白字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会徽。

  海员亭铭记着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历史功勋,永远闪烁着广东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光辉。1983年8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