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提升对外交往积极主动性,助推制度型开放
来源:广州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9-12   字体大小:

专家学者热议《广州市政商交往若干场景行为指引及答疑(第一批)》

“走出去”有了“指路灯” “出海”步伐更通畅

  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中心的加快建设,各种对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明显增多,特别是企业走出去活动的程度和频度大大增强,广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世界。

  窥一斑而见全豹。作为对外商贸交流的“主角”,政企人士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是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指引》聚焦“对外交流”主题,围绕政商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困惑和诉求,给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指引,为顺畅“走出去”点亮“指路灯”。不少受访者纷纷表示,《指引》有利于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工作人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放手做好对外交流工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营造激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

  提升对外交往积极主动性 有助于推动制度型开放

  “广州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就要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领域下苦功夫。”李明波认为,广州的各级领导干部为此要承担起更多的对外交流重任,“这份《指引》出台适逢其时,在对外交流方面涉及的两个典型场景都列出了具体行为指南,可以很好地鼓励各级领导干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领域放手去做。”

  李明波表示,自己经常在基层一线调研,了解到不少党员干部以往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在对外交往中对相关政策的边界不清,认知比较困惑,这种忧虑无疑会影响党员干部们对外交往的积极性”。大家都清楚,在内外形势变化下,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制度型开放不仅包含了请进来,也包含了走出去。如果党员干部对外交往的积极性不高,肯定会影响到国家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效果。这份《指引》的出台将有效打消党员干部的顾虑,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对外交往,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四个自信”。

  谈及《指引》对政商交往中规定的具体内容,李明波印象最深刻的是“政商交往行为的正负面清单制度”。他表示,“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尤其是经常在外商投资领域使用这个概念,“在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时引入这个概念,体现了理论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指引》还对国有企业普通职工出国(境)次数限制作出明确。”李明波指出,如果对国有企业普通职工次数进行限制,实际上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是不合理的一刀切,“依据《指引》,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单独管理,可以不套用适用于领导干部的相关规定。”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