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广州市政商交往若干场景行为指引及答疑(第一批)》
为干部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这个文件干货满满,能帮助我们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列出正负面清单,能更好地鼓励党员干部在面对企业时勇于担当作为”;“《指引》给我们企业减轻了负担,能更好地和政府部门沟通交往”……
日前,广州市出台首个针对政商交往行为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广州市政商交往若干场景行为指引及答疑(第一批)》,在全市引发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受访政企人士、专家学者认为,广州市专门针对政商交往行为出台指引,这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有利于推动全市“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为广州“二次创业”再出发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乃华:
让干部履职有“法” 让尽职行为有“度” 让政商交往有“节”
日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顾乃华看来,《指引》的出台为广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和规范框架,从制度和规则角度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可预期性,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和经营安全感,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进入广州,助力经济发展。此外,《指引》中的“典型场景”“案例问答”“正负面清单”等一系列契合工作实际的提示,极大增加了公职人员在“招商引资和涉企服务”中运用职权的操作性,有利于引导干部在涉企工作中明确行为边界和职责,推动干部作风朝着积极主动、廉洁奉公、规范高效等方向转变。
“《指引》的出台,让公职人员在履职尽责过程中能更好地做到‘有法有度有节’。”顾乃华指出,在以往的政商交往过程中,容易存在权力寻租、政企信息不对称、涉企服务意识不足、利益输送等问题,尤其在“招商引资和涉企服务”方面,容易存在职责权限不清,政企关系的亲疏界定、惠企政策的尺度把握等交往边界不清的问题。对此,《指引》明确了职责与权限,如清晰划定了公职人员在“招商引资和涉企服务”中的职责范围,让干部履职有“法”;《指引》增强工作透明度,通过明确的行为指引和红线提醒等内容,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政府的工作流程和要求,让尽职行为有“度”;《指引》厘清亲疏关系,明确了政企交往的原则和尺度,使政府工作人员能够在保持廉洁公正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让政商交往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