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反腐倡廉力度加大,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懒官懒政”现象却在一些地方日益凸显。一些群众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时,因区划、职能的调整变更,很多事件就搁置下来,没人肯去理会、干事,跑了几个月都解决不了具体问题。还出现了不少关于“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的反映,一些干部为了不出事干脆不干事。“为官不为”已成为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一个现象。治理“懒官懒政”刻不容缓,必须雷厉风行地向“为官不为”者开刀。
治理“为官不为”,必须以实际行动表明毫不含糊的决心和态度。必须严查萎靡不振、得过且过者;严查对中央的要求部署不认真执行者;严查对群众的诉求推三阻四者;严查对发展的问题茫然无知者。动真碰硬,最终还是要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务实苦干。对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者,要敢于亮剑,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果断查处。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拓展监督渠道,让管理服务对象来监督管理者,使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行使。积极畅通和拓宽群众投诉和反映“为官不为”问题的渠道,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日常监督中来,最大限度的压缩“为官不为”者的生存空间,为营造“为官有为”干事创业环境打下监牢基础。
“懒政少一分,发展热情就会多一分;勤政多一分,社会矛盾就会少一分。”持续探索长效机制建设,才能更加有效地治理“懒官懒政”,树立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营造“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的用人导向,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