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查处“为官不为”问题73个 93人被追责
来源:广州市纪检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6-08-26   字体大小:

  荔湾区始终坚持聚焦问题、多措并举、持续加压,积极构建“四风”问题暗访、查处、追责、曝光、测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切实防止“为官不为”问题反弹回潮,取得明显实效。今年以来,荔湾区组织明察暗访61次,发现作风问题164个,问责226人,其中,查处“为官不为”问题73个,追究93名人员责任;制作“曝光台”7期,曝光典型作风问题55个;发出整改通知书19份,问题整改率100%,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上下协同联动

  印发《荔湾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严防“四风”反弹的实施意见》、《荔湾区关于深入纠正“四风”专项整治明察暗访的工作方案》和《荔湾区纪委监察局各室组整治“四风”监督检查工作分工制度》,建立作风检查统筹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区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健全“为官不为”问题收集移送、曝光台制作会审、排行榜测评规则等工作制度。区委书记对区几套班子成员及区属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开展廉政谈话,督促落实“一岗双责”。区纪委书记监督检查全区各单位治理“为官不为”情况,并对班子成员开展廉政谈话。组织6名党委(党工委、党组)书记在区纪委全会上述责述廉述德,22名街道纪工委书记向区纪委常委会述职述廉,强化责任担当。分解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任务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作风建设上下协同联动、整体推进。

2016年2月刘捷区长主持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为官不为治理问题

2016年2月刘捷区长主持荔湾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为官不为”治理问题

  二、延伸触角,广泛搜集线索

  构筑“信、访、网、电”四位一体开放式、多元化的“为官不为”信息采集渠道,在全区范围内选取20个人流量和业务量居前列的服务窗口单位,增设“荔湾区党风政风举报箱”,在显眼处设置效能投诉警示牌38个,畅通“荔湾清风”政务微博、手机短信、网格化举报渠道,运用荔湾区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车管理、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电子监察系统、12345政府服务热线系统、反“四风”一键通微信举报平台等科技手段,全方位搜集“为官不为”问题线索。充分发挥覆盖全区的党风廉政监察站的职能作用,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监督,及时发现“为官不为”问题。

  三、突出重点,强化巡查督导

  倡导自查自纠,采取测评加分的激励方式,引导区属单位通过自查及时发现和查处“为官不为”问题。各单位共制作“作风建设宣传栏”253个,将作风问题化解在基层,遏制在萌芽状态。坚持明察暗访,抽调纪检机关、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35人,组成一支政治敏感性高、业务能力过硬的暗访队伍,采取常态暗访、重点暗访、交叉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为官不为”突出问题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共开展明察暗访61次。加强督查督导,各派驻纪检监察组每月组织一次面上督导检查,并深度抽查“为官不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评估执纪监督效果,推动排查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区摸排处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402条,“为官不为”线索占全部线索比例为18.16%。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推广“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府服务标准化、一体化,规范权力运行。

  四、压实责任,严肃曝光追责

  一是及时通报曝光。坚持内部通报和网络曝光有机结合,每月制作一期机关作风曝光台,分别在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用宣传展板展示和政务办公内网发布。节选典型“为官不为”案例,通过“廉洁荔湾网”向社会公布,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在干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形成有效的震慑和警示。二是强化测评考核。由“三员”(特邀监察员、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廉洁荔湾建设人民观察员)成立7个评议小组,对各单位整治“四风”尤其是“为官不为”问题以及落实问题整改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定期公布全区79个单位的整治“四风”量化测评排行榜,测评情况作为单位绩效管理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在全市创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综合评价”制度,将“为官不为”治理情况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三是严肃责任追究。今年共有93名干部因“为官不为”问题被追责。立案37宗,结案31宗,党纪政纪处分31人。其中,“为官不为”案件3宗3人。

  五、注重治本,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重视回访落实。设立治理“为官不为”回访台,及时反馈整改落实情况,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不重视问题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单位,由纪委领导约谈问题单位的主要领导,督促问题整改。二是注重风险防控。在对“为官不为”问题立行立改的基础上,积极帮助责任单位剖析原因,分析查找监管制度的漏洞,及时健全完善防控措施。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制定党风廉政建设“签字背书”、情况报告、约谈提醒等配套制度,保障治理“为官不为”问题常态化。指导督促区属各单位健全完善《关于严格执行禁止收送红包的纪律规定》、《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街道机关、社区居委会上网行为规范》等作风建设制度25项,夯实制度基础,增强规范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营造风清风正的政治生态。


浏览次数:
-